寻找旅途中的故事:带着 50mm 镜头去旅拍
2021-05-26 12:32:18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90 收藏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前言

逃离千篇一律的生活,踏上旅途,哪怕只在脑海里畅想就能让人心情愉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旅途的时光终究只是生命中短暂的片段。因此,我们总希望可以尽可能真实地记录下我们旅途中遇到的瞬间。

一些对画质比较有追求的朋友,就会选择带上相机。如果手中的相机是可换镜头相机,那么,大家可能都会有过纠结带什么镜头的经历。有人会选择带上广角镜头,拍摄壮丽的风景;有人会选择带上长焦镜头,去拍摄远处的景物。

于此,我有自己的想法。在刚结束的一次旅行中,我选择带上了一支 50mm 镜头。50mm 在焦段中处于一个比较中庸的位置,带上这样一支镜头有什么好处?用这支镜头会在旅途中拍出什么样的图片呢?本文尝试和大家探讨 50mm 镜头在旅拍中的作用,以及我为什么会选择使用这支镜头。

旅拍的考量

在旅途开始前,我们需要对携带的摄影器材和旅行这个行为本身做一个平衡。总结自己不算多的旅途经历,我觉得对于旅拍带上什么器材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理清自己的需求。

  1. 旅拍这个行为最后还是应该为旅游服务,旅拍是为了给自己的旅行留下回忆的坐标。所以,旅拍对个人的旅行体验不应造成太大的压力。旅行时经常会处于高负荷的状态,如果因为拍摄,带上各种的镜头,滤镜,无人机,脚架……虽然确实大大增加了选择的余地,但是也加重了自己的负担。本应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却被腰酸背痛折磨,那么再靓丽的景色也会逊色几分。
  2. 旅游时,通常要求背着大量物品,因此收纳空间也显得宝贵,如果镜头可以短个几厘米,可能就能多放一个充电宝;如果相机整体可以轻一两百克,可能就可以多背一瓶水。轻便的镜头能够减少出行者的负担,无论是物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3. 旅途目的地的风景,经常被千万人记录过了。除了希望记录下眼前的景色,还会把心思放在怎样把看到的景色拍的和别人的不同,怎么样让拍下来的图片看一眼就能回忆自己当时站在那个地方所见所闻。把自己独一无二的经历记录下来的图片,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
  4. 带上什么样的器材还有一个需要考虑旅行的目的地。它是城市,还是自然景点,是人文景点居多,还是大面积的自然风光居多。针对不同的拍摄环境,会有不同的器材。

基于上述三点考虑,我这次旅行中,尝试了只带上一支 50mm 镜头。

为什么是50mm焦距的镜头?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首先回答,焦距代表着什么?50mm又指代的是什么?

焦距是什么?

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需要描述一支镜头,我们会通常描述两个数据,分别是焦距和光圈。比如,一支 50mm f/1.8 的镜头,它的名字有两个信息点:

  1. 50mm 指的是这支镜头的焦距是 50mm。这个指标主要影响的是画面的视角。数字越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看到的视角就越广;数字越大,看到的视角也就越窄。越广的画面,除了看到的画面内容越多,透视效果越明显,越容易给人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视角越窄的画面,除了画面内容越少,画面会显得扁平,画面前后景深效果(通常表现为虚化效果)带来的「空气感」也就越明显。
  2. f/1.8 指的是这支镜头的光圈是 1.8。这个指标主要影响画面的通光量。数字越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镜头的光越多,画面也就越亮;数字越大,通过镜头的光越少,画面也就越暗。光圈也作为一个影响画面虚化程度的影响因素之一,作为直观判断镜头虚化能力的指标。

这两者共同影响的一个指标就是虚化。如果光圈不变,焦段越长,虚化效果会越明显;如果焦段不变,光圈越大(指的是光圈值越小,通光量越大),虚化效果也会越明显。

如果只是简单描述两者关系就会显得有点枯燥且难以理解。特地给观众老爷们准备两样大宝贝帮助理解。

不同光圈下,虚化效果的不同
不同焦段对于相同物体拍摄视角冲击的不同

50mm 焦距有什么特别的?

一般来说,根据焦距的不同,日常使用的镜头会被分为「广角」,「中焦(或者称为「标准」)」,「长焦」三个种类。每个种类的定义因人而异,但是基本不会相差太多。对我来说,广角镜头是指焦距广于 35mm 的镜头,中焦镜头指的是介乎于 35mm 至 70mm 之间的镜头,长焦镜头是指焦段长于 70mm 的镜头。

松下公司对于镜头焦段的定义,视角的变化以及实拍例子

根据上面的区分,可以看到 50mm 刚好处于广角和长焦镜头中间。这就意味着 50mm 镜头看到的视角不会太广——意味着不会带来强烈的透视效果,也不会太窄——意味着可以在突出主体的同时依然能够交代周围环境的一些元素。同时,50mm 也近似于人眼看到的视觉范围,可以说,这是一个「标准」得不能够再「标准」的镜头了。

为什么选择 50mm 焦距的镜头?

50mm 所拥有的上文这些特性,对旅行拍摄能有什么帮助呢?

轻便紧凑的镜身设计,便于收纳携带

不同焦段的镜头,为了顾及视角,整体锐度,边缘失光,色散等光学指标,通常都会有不同的光学设计。所谓光学设计,就是指镜身里面的镜组的排列方式以及不同种类镜片的搭配。

一般而言,镜身长度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广角镜头的镜身会比较长,镜头前镜组也会越大,到中焦焦距镜头镜身逐渐缩短,而长焦镜头镜身又会重新变长。在胶片时代,出于对便携性的考虑,很多厂商都推出了紧凑类型的镜头,通常被成为「饼干头」,而这些镜头绝大部分都是处于 40mm~50mm 的焦段。除了手动镜头不需要添加马达,节省了空间的原因,还因为中焦镜头大多采取了双高斯或者天塞的镜组结构,光学设计相对简单的同时,光学素质还不错。

尼康在80年带设计的50mm f/1.8 E 版本,镜身长度只有不到3厘米

天塞结构是非对称式正光镜头的一个品种,四片三组结构。它于 1902 年诞生,因为简单的镜组结构以及能够提供不错的画面中心锐度,广泛用于胶片时代的各种标准镜头的设计中。

基本的天塞结构

双高斯结构基本定型于上世纪 20 年代,为对称式的镜组设计。和天塞结构镜头相比,能够更好地提升边缘画质,以及增加通光量,更加适合大光圈设计。时至今日,双高斯设计及其改进版本的镜组设计依然被很多数码镜头继续沿用。

双高斯结构的演变

上述只是一般情况,哪怕都是 50mm 镜头,如果使用比较复杂的镜组结构以及比较多的特殊镜片,或者相同焦段下,光圈大小不同,镜头体积和重量的差距也可以很大。

不同的光学设计,不同的光圈大小能够对镜头的体积和重量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本文指的 50mm 镜头,着重指面向大多数消费者的 50mm f/1.8 镜头。这颗镜头通常作为厂家最平民化的定焦镜头,价格相对低廉的同时,采用相当成熟且简洁的镜头设计,能够在维持较小的体积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不错的画面质量。而节省下来的重量和体积可以减轻用户的负担。如果资金充裕,50mm f/1.4 镜头也是不错的选择。

带上一颗画质不错,体积小巧的镜头作为旅拍镜头,无疑能够为旅行带来更多的乐趣。

集中的视角,带来不同的景别体验

一说到旅行摄影,很多朋友为了展示场景的广阔,都会选择携带广角乃至超广角镜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是考虑到我这次旅行是一个人旅行,能够携带的东西不多,变焦镜头又太长了,不好收纳,同时想尝试一下不一样的视角和拍摄体验,于是我就只携带一支 50mm 镜头。

体验下来发现,使用 50mm 镜头的操作体验和广角镜头的操作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我使用广角镜头,是一种「记录全部」的功能,展示壮阔的风光,画面同时存在非常多的要素,通过大量的细节去还原但当时的场景。

也不是没用广角拍过,就是看多了有点腻

但是因为 50mm 的镜头视角会更加收束,少了几分视觉上的冲击力,站在同一个位置,画面中的要素相对于广角镜头也会少一些,因此对画面要素搭配的要求就会更加严格。再加上带的是定焦镜头,在构图上就更加不能偷懒,相比于携带变焦镜头,就要更加勤于走动。50mm 因为接近人眼视角,同时很容易产生虚化效果,主体和背景的剥离天然有一种「故事感」。使用50mm 镜头,更多是一种「记录部分」的功能,通过展示生活片段中的的切片,用细节来唤起回忆。

我认为,如果需要在平常的视角中让旅拍中的图片显得不同,那么至少需要满足下面的其中一点:

  1. 让人舒服的构图
  2. 让人舒服的色彩搭配
  3. 让人觉得有趣的画面主题
  4. 拥有能够展示当地特点和氛围要素
武康路上有很多鞋具店,这张图我利用了框式构图以及倒映在窗户上的光斑
陕西南路附近的公寓里,自行车和信箱处于画面两侧,获得比较平衡的画面
因为视角比较集中,很容易留意到画面里不多的元素,后退一些也是可以拍大场景的
灵谷寺里休息的情侣,不近不远的视角可以很好地兼顾环境和主体
在包饺子的两个人,50mm这个焦段虽然中庸,但也容易带来生活的熟悉感
50mm焦段也比较容易衬托出氛围感

相对大的光圈,夜晚画质也不拉跨

很多变焦镜头也已经包括了 50mm 这个焦段,定焦的 50mm 相对于变焦的 50mm 会有什么优势呢?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是:和相同焦距的变焦镜头比起来,定焦镜头最大光圈通常更大。

一支价格上万的顶级变焦镜头,光圈一般只能够做到 f/2.8(佳能的新RF卡口变焦镜头可以实现全程 f/2 的光圈,但是体积和价格又上了一个台阶了)但是一支 50mm f/1.8 的定焦镜头最少1000 元左右就可以购入。

以索尼为例。这里只是简单举例

我们在上文说过,更大的光圈意味着更大的通光量,除了有更好的虚化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带来更少的噪点和更纯净的画面。

我们把 f/1.8 和 f/2.8 两档光圈对比一下。我们可以理解为,f/1.8 比 f/2.8 的光圈大一档。大一档光圈意味着,在维持快门速度一定的时候,能够低一档感光度(ISO)就可以维持相同的画面亮度。比如相同场景,f/2.8 下,需要 6400 的感光度才能够保证相同的画面亮度,使用 f/1.8的镜头则可把感光度调整到 3200,这样哪怕是夜晚都能够获得更好的画面纯净度,也方便进行后期调整。

同样地,如果我们维持 ISO 大小不变,更大的光圈可以让我们使用更快的快门速度,从而降低糊片的可能性。比如说,如果在一个场景,使用 f/2.8 光圈的镜头需要 1/15 秒的快门速度才能够实现正确的曝光,如果我们使用 f/1.8 光圈的镜头,只需要 1/30 秒。

通过光圈,快门速度,ISO互相补偿,可以达到相同的感光度

不过,也不是说光圈越大就越好。镜头处于最大光圈时,近摄合焦范围窄,容易跑焦;锐度会偏低;暗角也会比较严重。但是相对于指标数值的衡量,在旅途中拍摄,更重要的是以更轻松的方式去拍到自己想拍的场景,让自己有更多精力去感受旅程的美好。

f/1.4 ISO360 1/80s 雨夜下的外滩
f/1.4 ISO360 1/80s 南京东路上撑伞的小情侣
f/1.4 ISO800 1/250s 雨丝打在梧桐树叶上
f/1.6 ISO640 1/40s 玄武湖
f/2.5 ISO110 1/80s 夫子庙附近

接片:中焦镜头的视角补充方式

中焦镜头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单张图片的视角容易受局限。如果在确实需要有广大视角的构图需求,哪怕手上只有中焦镜头,依然还是有实现的方式的,那就是接片。

接片,按照字面意思就是把若干张照片拼接成一张大图片。接片的方式根据每个人的拍摄习惯千差万别,我这里以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单行横拍接片为例,自己会采取如下的步骤,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前期拍摄

确定视角和构图。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要拍多宽的图片,确定好画面的起止点。

器材的准备和测试。接片的最基础的器材是一个足够稳定的三脚架。如果是云台上面有刻度就更好,这样方便你更好地规划每一张图旋转的角度。我通常会保证每张图片有 1/3 的区域是重合的。

拍摄及注意事项。(1)在拍摄之前,首先要确保三脚架保持水平,我自己的做法是,确认好画面的左右起止点,就先旋转一下云台,比划看看画面会不会逐渐变歪,机身如果有水平仪可以开起来。这点其实比较重要,哪怕是一点点的倾斜角度,随着云台逐渐转动,倾斜的角度也会变得越来越大。(2)为了避免画面不同部分产生亮度或者色温变化,我会把相机所有的参数都调成手动,以确保至始至终画面的焦点,快门,光圈,白平衡保持一致,这样拼接时候痕迹更少。(3)接片的时候我通常会选择竖拍,并使用中焦或者长焦镜头,这样画面畸变会不明显,拼接边缘融合得更好,像素会更多,细节也更丰富。

后期编辑

后期编辑的目的主要是把分离的图片合并成一张图片。如果我们前期准备已经比较充足,那么后期我们要做的事情并不多,主要工作都是交给电脑完成。

第一步:把图片导入电脑并建档
第二步:打开 Photoshop-文件-自动-Photomerge
第三步:点击浏览,把刚刚特别归类好的图片导入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等了
处理完成就是这样子,可以看到画面有点白色线条分割,把图层合并以后就会消失掉
第六步:我们可以使用裁剪和变形工具稍微调整一下视角的畸变
可以实现超过1亿像素的照片
第七步: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对画面颜色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对比一下同一个角度使用 50mm 镜头拍照,视角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

结语

行文至此,本文就到尾声了。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告诉大家 50mm 的定焦镜头是最适合带去旅游的镜头,不同焦段的镜头都有适合自己的使用场景。而是想说明,多尝试体验不同的镜头可能会有意外都得收获。希望大家都可以记录到属于自己的旅行场景。出去旅游的时候,大家又会选择带上什么镜头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呀。

最后,祝大家玩的开心,多拍好片。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Hermanchannn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66582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