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实验环境情况:
kali: 172.21.128.72
win7-A: 172.21.128.100
win7-B: 172.21.128.101
上文主要是讲了NTLM V2的窃取与破解,在实际情况中,NTLMv1 hash也是存在于winserver 2003、windows xp上,而在win7上是默认关闭的,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的方式,使win7支持NTLM V1认证,由于NTLM V1认证过程的特殊性,非常容易被破解并还原出NTLM HASH,需要说明的是,NTLM降级的情况一般不常见,除非在局域网内存在低于windows Vista版本的windows机器,这里是为了方便做实验所以手动降级。
为破解NTLMv1 hash,我们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在“欺骗阶段”,所以我们需要将challenge固定下来,得出特定challenge的NTLMv1 hash,方便后续破解,这里我们需要修改responder.conf里边的challenge值为“1122334455667788”,然后再次开启responder(注意加上--lm参数),此时收到的NTLMv1 hash就可以直接破解并还原出NTLM HASH。
首先在将win7-A降级,管理员权限执行下列命令:
reg add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Lsa\ /v lmcompatibilitylevel /t REG_DWORD /d 2 /f
reg add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Lsa\MSV1_0\ /v NtlmMinClientSec /t REG_DWORD /d 536870912 /f
reg add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Lsa\MSV1_0\ /v RestrictSendingNTLMTraffic /t REG_DWORD /d 0 /f
修改responder配置文件:
开启responder,启动参数加上--lm(如果报错可以尝试python2执行对应py脚本):
win7执行net use \\win-test1\qq命令:
kali获取到NTLMv1 hash(如欺骗成功但是获取不到HASH,可尝试删除Responder.db再次尝试):
经查找相关资料发现,破解此格式的NTLMv1 HASH,本质上还是属于暴力破解,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彩虹表来进行破解,当然自己生成彩虹表显得太过复杂,这里就不尝试重复造轮子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在线网站(https://crack.sh/)来帮助破解,这个网站有很多收费的破解密码项目,但是破解NTLMv1 hash是免费的。
这里填入固定格式的值,然后填上你需要接收的邮箱:
一般几十秒就会收到破解成功的短信,短信内容包含破解之后的NTLM HASH值,还原出的NTLM hash可用于PTH攻击:
要了解破解原理,先来看加密过程(加密方式一):
知道了其加密方式之后,由于challenge是固定的,所以可以建立从key到response的彩虹表,并在知道response的情况下获取key,破解跟机器的密码强度没有关系,且成功率几乎为100%。
需要说明的是,NTLMv1 hash有两种,对应两种加密方式,在上文中responder加入--lm参数也是为了固定为加密方式一,这里简单说下加密方式二,加密方式二跟一最大的不同就是并不是完全用的server challenge(也就是上文的1122334455667788)参与上边的运算,这就导致了生成的彩虹表不能使用,破解难度增加,responder不加--lm参数的时候就是加密方式二,得出hash的叫NTLMv1-SSP Hash(如下图)。
responder加上--lm参数:
responder不加--lm参数:
https://blog.csdn.net/whatday/article/details/107698383
NTLM中继攻击已经被发现十多年了,要实现NTLM中继攻击,也需要先进行LLMNR/NBNS欺骗,这样,攻击机器就可以充当了中间人,本质上还是由于NTLM认证机制所导致的,且对于最新的NTLMv2认证任然有效,但这个过程并不是没有限制,对于工作组的机器来说,两台机器的密码需要一致才能成功,对于域用户来说,被欺骗用户(发起请求的用户)需要域管理员组里边的用户才可以,NTLM中继成功后的权限为被欺骗用户的权限。
准备阶段,我们需要改变responder.conf的设置,在这个环节,responder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欺骗,所以我们需要将配置文件的SMB server和HTTP server选项从On改为Off(smbrelayx会启动相应端口),随后我们使用smbrelayx.py来进行中继攻击测试,在kali中,这个脚本在/usr/share/doc/python3-impacket/examples/文件夹下,可以通过--help查看具体用法。
在实验阶段,首先开启responder:
由于仅仅是入门,这里使用smbrelayx进行实验,其中参数-h 指定目标主机,-c 给出要执行的命令:
在win7-B的机器上执行net use \\win-test\w进行测试,此时win7-B的NTLM hash将会被kali中继到win7-A这台机器上,中继成功后执行whoami的命令。下列三个场景分别是win7-B上的机器登录不同账户后产生的NTLM hash被中继的结果。
场景一:win7-B为域内普通用户,可以看到被拒绝了:
场景二:WIN7-B为域控管理员,可以看到中继成功且为高权限:
场景三:将情况一的普通账户加入域管理员组中,然后再次尝试(可以看到中继成功):
既然responder如此危险,那么如何才能够确保内网安全呢?
抛开边界安全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将不必要的服务禁用,这是最保险的方式。二是内网中要有检测工具的手段,最好能够覆盖各个网段,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安全的策略。
在《网络连接》中右击对应网卡选择属性,然后依次点击如下图所示:
域内机器可以在域控机器上通过"设置组策略管理"关闭多播名称解析,非域内机器也可以通过本机的"设置组策略管理"关闭LLMNR。
开源的工具不多,功能方面也比较简单,主要还是通过使用NBNS或者LLMNR协议,向多个随机主机名发起一个广播行为,如果多个回应均为同一IP地址就会产生警告。
运行效果:
运行效果:
对于安全产品来说,蜜罐是比较适合检测responder的产品。主要原因是要确保网络覆盖程度,而蜜罐本身的机制正好是要求覆盖于各个网段之中,发现告警后可以上报可疑机器的IP地址,以及对该IP地址的探测情况。后续可以人工研判并处理。
某蜜罐产品架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