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征文|这一年,我继续在 iPad 上创作
2021-02-20 15:22:40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94 收藏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20 年度征文活动 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想了解如何参与年度征文,赢取各种丰厚奖品,你可以 点此查看 活动规则和奖品清单。


去年的年度征文结尾我祝大家:新的一年「创作愉快!」

这充满危机的一年,也充满创作的机遇……过去一年你是否收获了创作的愉悦呢?

其实我想说,创作并不总是愉悦的,有时候会让我们忘记了享受创作本身。于是我必须勇敢地承认我的局限性:我今年的 iPadOS 漫游指南没有去年的好。所以也许是我的心态转变了,对于得奖的结果我没以前那么志在必得,春节我也不想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就随性打几行字,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去年的年度征文投稿了一篇《iPadOS 漫游指南》,反响还可以,但整体内容还是聚焦于介绍 App 本身,对于所生产的内容体现还是不够充分。今年我一方面觉得去年介绍的本就是杀手级 App,今年还按照那个套路选出新一批 App 会比较困难(说实在的我今年也没有尝试太多新的 App);另一方面,就像一位朋友说的「如果光晒装备不提他们带给我的帮助和成果,那是耍流氓!」,我希望这篇 iPadOS 漫游指南和去年比也略有不同:将过去一年在 iPad 上内容生产的成果展示出来,同时我认为 iPad 最有潜力替代桌面端的地方目前可能在于图片后期,所以我反复思考还是决定将漫游指南做成一篇图片视觉之旅,我相信这个也最能说明 iPad 可以做(胜任)什么。

2020 一年我都在持续用 iPad 输出内容,同时,近几年数码圈一种叫「众测」的模式逐渐兴起,利用业余时间我申请了不少数码产品试用,其中中选的次数不算多,但每一样给我的产品我都以超过同行平均水平的要求去制作图文,本文主要内容就是我的众测产品图片和一点制作思路,也给一些自媒体创作者一点灵感,整个过程除了拍摄有的用到我的 iPhone XS Max/12 Pro Max 和那台机身 + 镜头总共 2 千块的相机,一切后期均在 iPad 上完成。

我本人不是摄影师,也非设计师,去年我也提过,我是一个技术白痴,iPad 直觉化的操作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是温和的,它可以让我减少对学习成本的畏惧,舒适而自然的、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工具。在 iPad 上触碰和书写,仿佛设备就是灵魂的延伸,让灵感自由的流动,甚至当内容跃然于 iPad 上你还未察觉到过程。

这台 iPad 让我再一次登上了少数派的年度舞台,但这不只是关于 iPad 的故事,这还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一个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科技故事。

温馨提示:本文所有图片完全使用 iPhone 及总价值 2 千元相机 + 镜头拍摄(70D + 小痰盂),所有图片后期全程使用 iPad Pro 2018。另外,手机客户端阅读本文更美观哦。

关于风格

一切都要从年初我的焦虑讲起,投完去年的年度征文就进入了非常灰暗的日子,其实作为对我内心的补充,我很早就喜欢暗黑系的风格,但是 2020 年的经历让我加重了这种表达,不自觉地渗透到我输出的图文内容中,并且有一些超现实内容创作的倾向。

去年的《iPadOS 漫游指南》节选

我的一个想法可能与多数人不太一样:当所有人都在摄影中追求极简的时候,反而让我觉得,写实才有了回归的价值。真的看过太多无意义的极简,或者说简单,更像是跟风,一直以来,我的手机摄影也好还是其他制作的超现实图片也好,都偏向结构和复杂。

我不认为入门设计、甚至一些学习过设计理论的人就应该直接进入那种直指本质的实践当中,而是建议更多地进行接地气的、符合创作者本人心理动力的实践,如果不符合内在,灵感终将枯竭,特别考虑到有的学院派高分低能,这种显然是复印式教育和知识过剩的产物。那么多二三十岁的精神小伙就开始看似看透了设计的本质、开始极简,这本身似乎就有些让我困惑,真正开创流派的人凤毛麟角,不是每个人都是命中注定的天才,更不需要成为乔布斯或者某某大师的复刻,做自己喜欢的,到了一定时候真的烦了,才会拥有进阶的实质动力。而,承认自己 Low 其实是一件很勇敢的事情,像我的品味,就很 Low。

当代人性和现实问题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人类并没有抵达可以简化它们的阶段,一切都是未知、模糊、可以被解构与建构的。在这个将先驱者拉低到跟风者,少数派沦为多数人的时代,很多人将自己的迎合和追求混淆,将克制与刻意混淆,其实我理解的摄影里的克制并不是「坚决不」,而是不那么需要了。

因此,本文的图片风格就是基于个人爱好,即便再 Low 也反映了本人最真实的需求。根据主体内容和拍摄器材,我会把图片的类型分为:

  • 200 元内手办 + iPhone 拍摄 + iPad 后期
  • 手办 + iPhone 拍摄 + iPad 后期
  • iPhone 摄影 + iPad 后期
  • 众测产品 + 70D + iPad后期
  • 一些征文(iPhone 拍摄 + iPad 后期)
  • 其他文章(70D + iPad 后期)

200 元内手办 + iPhone 拍摄 + iPad 后期

长期以来,我一直是一个专注于手机拍摄的爱好者,从纪录生活到静物,几乎都会先用手机拍一遍,然后除非是写产品众测用到相机,像自费购买的东西基本都是用手机拍摄。

关于拍摄手办,我多少接触过一些作品,但是大多都跨越不了这个阈限:那就是大部分都只是摄影作品,所以我就想推进一些,做的更有意思一些。

异形

某次我在给众测手机拍图的时候,偶然发现以前闲鱼入手的这台长空牌打字机的内部结构有些像异形设计者吉格尔画中的场景,所以拍摄一组异形图片的想法一直徘徊在脑海里,但大多手办价格都非常高昂,直到我发现了一款 NECA 出品的 200 元以下的异形手办,于是就立马下单了。

手办完全站直的高度大约是 22.5cm,所以并不是一个容得下很多细节的手办,比较考验拍摄能力。

在拍摄后我最初的想法是让分布在键盘上各个位置的「A」「L」「I」「E」「N」亮起,但是后来我更想形成海报的片名那种效果,于是我花了一些时间给字母互换位置,让键盘自然的呈现出连贯的「ALIEN」这个单词的效果,并且加上了符合异形色调的蓝绿色的灯光效果。

由于异形比打字机中间的区域要大很多,所以这个异形实际上是 P 上去的。如果是带着设计思维去实现某些构思,而当现实无法跟上你脑海中的画面,后期和抠图就变得必不可少,这已经不是摄影的真实与否所能解释的,它上升到了创作的范畴。

为了方便抠图,我自己买了一块黄色和蓝色背景纸,实际上我们在纯色背景拍摄之后观察抠出的图片,背景的色彩会被折射到物体的侧面,所以为了减少后期的难度,我选用了和画面色调接近的蓝色背景。

这些抠图和组合都使用的 iPad 上的 Procreate 这个 App,相比 PS,真的是门槛非常低的一款 App,UI 非常简洁、醒目、直观,几乎可以达到即学即用!

三位一体

从形似蜘蛛加女性不可言说部位的抱脸虫,到如蛇形一般的破胸者,再到最终的异形,将三者融为一体,实际上配件中的抱脸虫非常小,作图时我将它放得非常大,还好手机的画质勉强满足,此时再给边缘做一些羽化,营造溢光的同时也可以巧妙回避图像质量差的问题,并且这个处理非常符合图片主题中宗教化的神圣感。

这张其实是用 Lofree 键盘的包装薄膜拍摄的,除了加字没有修改任何画面元素。

我的大部分「手机拍手办」都使用了 iPhone 的长焦镜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手办太小,或者距离对焦点太近,可能还是需要切换到光圈 1.8 的主摄进行有损的 2 倍放大,总之视情况而定。

有空的话,我会做一期拍摄教程花絮,猜猜上图的背景是啥?

当然,用拍摄原图作为素材,从 Procreate 输出的图片还是干巴巴的,这时还需要进行后期调色,个人觉得直接套滤镜并不适合这类图片风格,因为大多数胶片滤镜都会进行暗部拉高出现灰度,而我的这组图片风格需要保证黑色的纯净,所以调色我都是用 iOS 版 Lightroom,对画面色调完全可控。

异形那篇口碑还不错,我又做了一组「骚红版」。有图层文件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针对不同元素单独改动。

中动钢铁侠

其实这篇中动钢铁侠 MK3 才是「手机拍 100 多元手办」系列的开篇之作,也是因为中动钢铁侠手办突然火了以后临时起意购买,在等待收货的那段时间,就已经在构思拍四张图发朋友圈,谁知道后面越拍越燃,越拍越多。

《摄影,手机就够了》这本书里把后期大致分为四个类别:1.还原真实,2.美化真实,3.掩盖真实,4.重塑真实。

我从「掩盖真实」突破到「重塑真实」,就是从这次尝试开始的,从开始的仅仅是拍摄到后来开始干脆通过后期实现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拍到的画面,我还是采用了我熟悉的iPad进行后期,说实话一开始拍摄的时候,能实现得怎样我心里也没底,没想到最后的效果比预期好很多。

iOS 平台的好处在于,实际上很多靠笔绘制、繁琐、并且最终还不怎么完美的效果,可以选择一些特定 App 来实现,譬如上图的光线,我使用的是 Aliensky 这个 App 直接添加。

拍摄手办素材,我还是建议尽可能使用 2 倍或以上长焦镜头,这样能实现不错的体积感,同时手机镜头浅浅的景深和相机在小物品上很难解决的虚化相比,更方便抠图。

这张是少有的没有改动的图片,手机的质感总体也不算太差。

这张后面的 3D 字体用的是 Threedi 这款 App。为了尽可能模拟背景中的光线,减少违和感,我特意拍摄了一张日光下背朝窗户的钢铁侠,抠图后效果还算不错,然后再稍微提亮一下暗部,并且在盔甲边缘加了一些光晕来表现夕阳的反光,使画面更有张力。总体来说,这张我自己感觉可以打个 6 分吧。

这张图实际上山脉和云层都是我用手机拍摄的实景,取用了同一景区多张角度的照片,以非常多的图层叠加出壮阔的效果,并特意营造了一种太阳正在枯萎的氛围,地面冷寂,太阳呈现出红巨星的特征。

Papo 暴龙

侏罗纪公园是我的科幻电影启蒙,从小就一直有一种自己拍电影的愿望。

PAPO 是一家法兰西模型厂商,不只有恐龙模型,还出过不少动物甚至人偶。我之所以购买这款产品,还是看中了这款暴龙大部分角度都有不错的轮廓感。

这款 Papo 暴龙其实是自己更早时入手的,在家里放了几年,性价比较高,199 元但是做工精细,趁着当时那股拍手办的热情把它也拍了,于是勉强做了一篇。

为了拍摄这组特意去捡了几块大石头,然后用了喷雾杯给模型表面均匀喷洒了一些水雾,当然,像闪电背景是 Aliensky App 做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仰拍。否则恐龙的体积感出不来。

其实实现这种雨天的氛围很简单,首先需要在雨水落下的物体边缘加一层模糊的白色,直接复制图层在图层的 Alpha 锁定后填充白色,然后高斯模糊,调低透明度就可以了。

最后还是导入手机版 Lr,这一步需要后期出湿度大的氛围,可以看到闪电在透过空气呈现出雾蒙蒙的感觉,这里就需要用到 Lr 的「去朦胧」,向左拉动数值即可以让画面变得像上图一样。

这个图片除了剥落的材质,其他一切都是完全在 iPad 上制作的,包括立体的文字效果,像这种有立体感的图形就是使用更适合图片处理的 Affinity Photo App 制作的,但是 Affinity Photo 有个问题就是图层文件非常大。

房间里搞得有点像拍小电影,但是难度小多了。

这张地面和脚印包括恐龙都是实拍的,两边的骨骼是后期加上的,为了更显得真实,特意增加了一些小细节:行走带起的石灰和尘土。

实际上写以上这三篇都是因为当时有一个月没有拿到众测的空白期,那段时间实在太闲了就自己买手办来拍,似乎是已被我放弃的手机摄影的某种延续,也因此,我再一次探索了自己的风格。但是这种风格当然不为主流摄影所接受的,这些图片几乎参加不了什么比赛,这点我觉得还是比较可惜的。

作为「手机拍 100 多元手办」系列的收官之作,其实以上三篇都没什么热度,但自己倒是挺满足,没想到没有产品可写,反而有空做自己喜欢的事,受入手中动 MK3 启发开始,又衍生了四篇这样独特的文章(还有一个异形特别篇),虽然都是最高不超过 200 元的手办,而且自费购买,但依然写的充满热情。

NECA 终结者

后来又找了个 200 元以内的终结者,实物没有图片上这么好看,而且我买到的这款是山寨货,感觉没有必要认真拍,随便拍了张草草了事,后来又花高价在淘宝预定了美国再版,结果那边疫情太严重,最终也无法实现了。

手办 + iPhone 拍摄 + iPad 后期

凯洛伦的黑暗面

这是我首次购买突破三位数的手办,所以拍的认真一些,虽然产品是一体成型,无法活动,但是我还是制作了非常多不同风格类型的图片。

灵感当然是来自于这个人物原型以及它的系列故事,凯洛·伦(本名本·索罗)是星战新三部曲的主角之一,作为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所以图片风格我想凸显冲突和对比,色彩上我选择集中在冷峻的蓝和不安的红两种主色调。

这张我实际上是用的米家的床头灯打的光,可以调节色温,基本够用,也就不需要买专业的器材,这样就基本模拟了光剑在物体上的投射光。

这张底部反射面使用的是 Aliensky 开发商的另一款 App:Reflect Mirror Camera,注意地面上的纹路,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在 Affinity Photo 中实现这种效果的方法。字体为 Affinity Photo 制作,其他都是 Procreate。

比照前一张图,用 Star Wars 的首字母「S」放在中间正巧形成了一个太极阴阳图。

这张灵感来自于《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斯努克的大厅,整个画面都统一成一种红色,压抑、愤怒、孤立无援。

可以看到,Procreate 抠图后效果还是较为令人满意的。

同一个手办通过后期达到两个的效果,大大节省成本。这张图表现的二元向一元的统一,后期其实很好实现,关键需要你的巧思。

这张实际上用的就是 iPhone XS Max 的有损 2 倍放大,因为用光圈 f/2.4 靠的这么近拍整个画面就超过最短对焦距离了。后期虚化使用了 Focos 这款 App,最终呈现出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张我用胶带将一块绿布固定在人像表面,对,你没听错,这块布是绿色的,之所以图片最后呈现是红色,是因为我用了 Procreate 的渐变映射。

左边打了一道光,右边则是用前面提到的米家床头灯打了一道红光,在其中增添了一些火星和烟雾的层次。实际上,通过后期我可以自由调整画面的组合和层次感,而实拍很难同时实现画面的最佳状态。

很多素材我百度现找,找到然后抠图,如果遇到有些素材分辨率不高,我一般会巧妙地通过各种模糊处理将其融入画面并符合主题和画风:譬如上图树叶进行动态模糊。

就像我前文说的,利用 Affinity Photo 可以制作上图边框这种金属立体感的效果。

iPhone 摄影 + iPad 后期

已经告别手机摄影两年多了,不过年末还是只带一部 iPhone 走了几个南昌本地的打卡点,以前将手机摄影作为日常习惯的时候就喜欢拍建筑,不过南昌好的现代建筑非常少,网上也没发现更多,欢迎南昌的朋友在评论中多推荐。

利用 iPhone 12 Pro Max 的超广角可以拍出非常精彩的照片,甚至可以让一个看起来很局促的环境展现出非常有趣的视角,画质也比以前给 iPhone 买外置镜头强多了,另外iPad实际上无需升级系统就可以将 iPhone 12 的 Apple ProRaw 导入 iPad 的相册,这说明本质上还是 DNG 格式,而像 iPad 上的 Lightroom 已经支持正确显示 Apple ProRAW,但是我发现一些傍晚拍摄的 ProRAW 照片还是会出现天空发白的情况,有时甚至无法修复。

iPhone 12 Pro | Lr

这些照片调色使用 Lightroom,虽然软件提示编辑 RAW 格式等高级功能需要订阅  Creative Cloud,但我试了一下 Apple ProRAW 居然可以免费编辑,然后试了一下其他 App 拍摄的 Raw 格式文件也是可以直接免费编辑的。不得不说,ProRAW 放在 iPad 上调色真的比以前的 JPG 舒服,JPG 调色后画质损失太严重,在 iPad 的大屏上看得非常明显。

像这种简单的加字我基本都是用 Phonto,文字可以自动居中,大字体 + 小字体调大字间距会更好看,注意加一些点缀的花纹会更有正式感。

以上所有部分都为手机拍摄内容,文章的以下部分的则大多为相机拍摄内容。

众测产品 + 70D + iPad

今年体验的产品很多,小到真无线耳机,大到 Surface,每一件产品无论价格高低,我都当作一件很严肃的事认真对待,我也针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了不同的思路,这里就挑几个图片做的比较用心的。

Surface Laptop Go

iPadOS 上的 Procreate 将图片拖拽到取色菜单中可以直接生成调色盘,这个真的很方便,像上图制作配色统一的元素,直接在调色盘中选择就行了。

Procreate 还包括了自由变换、等比、扭曲和弯曲等变形功能。

有时候日光较强的环境屏摄亮度不足,这时我往往会全屏显示一张白色壁纸,然后后期中利用前文提到的抠图和变形就实现了特别纯净、明亮的屏幕效果。

这张就是利用了「选区」功能,选择笔记本的区域,然后用橡皮擦擦除跑车的左侧,就实现了遮罩的效果。

这张同样是利用选区功能擦除的效果。

调色我有时候会使用 Pixelmator 来,这个调色软件有一项功能还挺酷的,之前在苹果发布会上还演示过,叫「ML 超级分辨率」,可以借助机器学习,智能提升图片分辨率。

最近邻或双线性等传统的缩放算法依赖于附近像素的简单数学组合填充细节,机器学习模型试图理解图像的内容,从而在图像调整大小时填充语义细节。这对于我这个长年用残幅拍摄的人来说,还是挺有用的。

Soundcore Liberty 2 Pro

这个灵感来自于星战帝国飞行兵,基于耳机本身的红黑配色,我将整个画面的主色也分为红黑两种,这种搭配的确很醒目。

Keynote 在制作一些简单的动态效果时还是挺不错的,实在没有动用大型软件的必要。

这张的灵感来自我童年的科幻启蒙电影《独立日》,中间的开口是直接用笔刷刷的,另外我有意增强了被照射面的亮度。

Soundcore Liberty Air 2

这个拟态字体我之前的文章讲过方法,其实实现起来不难,用 Pixelmator 在字体图层下方,做一个偏左上方的高光,再做一个偏右下方的阴影就会出效果。

OPPO Enco X

牙齿崩裂的效果是用 Picsart App 制作的,而像头骨和彩色喷溅物则是使用 Glitché,其中的耳机都是实拍然后抠图。

其实像我一篇文章要做十几张内容各异的图片,一般是不会精修的,而像众测这种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只需要表达出来概念就足够了,一般人并不会吹毛求疵。

这张的右侧网格状效果实际上也是 Glitché 实现的。

体验 Enco X 时我还做了一个白色版本的,然后写 Liberty 2 Pro 用渐变映射直接转换成黑色,当然也不是简单粗暴地反转颜色,其中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单独调整。

Brydge Pro+

这个手和液体的素材都是百度到的,后期抠图,尽量让水滴和液态有一些切过屏幕边缘,然后按照几何结构添加阴影。

像这种照片其实很好拍,买一块黑色背景纸,带磨砂的那种,关上灯亮屏,其他也不需要什么后期,大家可以多试试。

这张我依然将屏幕抠掉然后将图片直接填充上去,图片的线条最好有秩序。

这张的屏幕反光反而是实拍的,能不 P 图尽量不 P。

为了实现铅笔素描的效果,用了 My Sketch 这款 App,然后通过混合模式就可以自然的印在牛皮纸上。

信山 IA1019S 空气净化器

巧用 Keynote,也能实现比较不错的动态效果。

INNOCN N1U

这个是我做过的最有难度的效果之一,便携显示器和键盘鼠标是实拍的,iPhone 用的是一个叫 Sceneshot 的 3D 版带壳截屏软件,可以在三维空间里手动随意改变角度。

最难的点可能是鼠标 iPhone 在显示器上的反射面,需要拍摄一张同一角度的正面照和背面照,然后利用剪辑蒙版将其放在便携显示屏的表面。

另外实现便携显示器表面的反光的区域,用剪辑蒙版之后,也是需要一点点的小心的裁切掉右侧边框。

韶音骨传导 AEROPEX AS800

这张是实拍我自己买钢铁侠 1:1 胸像,在原有实拍眼灯的基础上加了蓝色光,字体依然使用 Threedi。

魅族 17

喜欢暗黑系的我一直想来一组暗系的手机评测图,正巧我收到的这台魅族 17 是十七度灰配色。

经过了上次模仿别人的教训,我的自我尝试更加大胆,第一次尝试就利用家中的各种黑色包装盒摆出了这张照片,果然,人勇敢一点路就会越走越宽。

就是拍这张的时候萌生了拍前文异形那组图的想法,通过 Lr 将魅族 17 的表面调了一个中性偏冷的紫,纯净的表面与背后的密集恐惧形成鲜明的反差。

有时候摆拍要善于联想,将 Flyme 系统自带播放器中的唱盘和真实的唱盘放在一起,画面更具有戏剧性。

我当时差点就想将屏幕上的异形抠出一个出屏效果,后来因为交稿快要截止只好作罢。

现在这种暗黑风也越来越多的被更多众测玩家所采用。

奈特科尔系列

这个国产品牌主营户外战术装备,明显我想营造一种黑暗骑士般的冷酷风格,在背包背后打了一盏灯,用 Procreate 简单加了比较厚重的字型,其实营造高级感很简单:突出主体,加字不要太大。

相机拍摄的照片,有时候简单调色就有不错的质感。加字除了可以居中,也可以放在边缘附近,让字体的一侧对齐。

一个雨夜,细雨像雪籽一样乱刮,打湿了镜头。拍完用相机对应的 Camera Connect App 导入 iOS 版 Lightroom,坐在沙发上修完这张图。

OPPO Watch

年初买的这几块木板是真的值,加上一些家里原本有的道具,效果还不错。

其实冷蓝的风格很好调,但是一定要注意有时候蓝色需要微微偏紫一点点,会更有高级感。

Lofree 洛斐骑士套装

Lofree 这款键盘一直留着,虽然基本没用过,但是这质感真的太棒了,我不说大家大概还以为是金属的,但是其实是塑料……

平时就喜欢留一些小物件,这些正好成为了我的拍摄道具。

一些征文(iPhone 拍摄 + iPad)

今年参加的征文比赛并不多,但每篇的图文都很用心,从自己移动设备到我的桌面,不断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现。

手机拍摄,同样使用 Pixelmator 的 ML  超级分辨率功能。

今年换了新桌子,桌面更大,能摆的东西更多了,用手机记录下来,摆的时候没感觉,用手机拍下来竟然有点动画工作室办公桌面的气质。

这张是看了大神 Mason_WHK 的教程后尝试的,iPhone12 Pro Max 拍摄,在他的基础上用手电打了点轮廓光,为了保证透视,用了没有夜景模式的长焦镜头。

有次拆机箱用手机随手拍了一张,Union 制作的字体遮罩,然后用 Snapseed 和 Phonto App 简单加了一点晕影和字,就完成了一幅海报。

用 Pixelmator App 就可以很轻松的实现这个效果,之前这款 App 无法安装字体,但 iPadOS 支持系统级安装字体后,这款 App 的拓展性大大加强。

平时还制作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图。

生活中的小内涵。

其他文章(70D + iPad)

除了众测还写了许多其他类别的文章,其中就包括少数派的一些教程类文章,另外还有几篇极具个人风格的、大家喜闻乐见的 EDC 总结。

这个题图的灵感来自于漫威电视剧《洛基》的预告 Logo,霓虹灯效果之前我的教程里有写,实际上一句话概括就是:内部高亮,外圈高斯模糊 + 低亮高饱和。

这也是前面提到的 Sceneshot App,只不过我将背景设置为绿色,最后以「绿/蓝屏」的方式导入 iMovie 进行编辑,背景视频轨用任何你想要的视频,将绿幕强度调到合适,基本就完成了。

具体步骤可以去看我之前的文章。

这个图难度虽然不高,但是十分繁琐,而且由于异形的数量,iPad 的图层也终于不够用了,我将同一只异形手办拍了相当多的角度,然后抠图拼接在一起,可惜图层满了所以无法做阴影。

这个角度虽然不是我最早发明的,但也是我一点一点试出来的,不过我欢迎大家拍摄时也可以尝试这个角度,无版权哈。

我也就这点爱好了,拍拍生活的瞬间。

这台 iPad Pro 2018 又陪我走过一个年头,期待今年三月发布的下一代的 iPad Pro。

拟态效果除了字体,也可以运用在图形上,除去纯白和纯黑,其他颜色都可以作为背景,而且凹凸面的呈现方式未必要和我前文讲的一样,其实还可以像上图。

影院复工那天特意拼了这张图,一份数码爱好者写给电影的情书。

之前申请很多众测都无果,但是我比较不一样,我甚至在还未出名单之前就提前给产品做好了封面概念图,虽然很多很多次都是热脸贴冷屁股,但是这些图片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自我怀疑

记得拥有第一台 iPod Touch 的时候,那时喜欢逛社区,将所有游戏挨个安装,有时候为了一个 Cydia 的插件折腾一宿,结果弄好之后再也没用过……热衷于讨论设备本身的功能,刷机、越狱、折腾……

……但却又疏于用它们创造有价值的内容。

随着那种新鲜感逐渐消退,屏幕上自我的倒影反而愈加清晰,我开始将这些设备作为表达自我的手段,常用的数码装备从大而全变成少而精,从性能过剩,转向一种持续稳定、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并继而形成一种个人化的创作方式。

但我也不否认有些人购买 iPad 仅仅就是图一乐,爱奇艺玩游戏啥的,这其实都很正常,对于消费,快乐是第一原则,先别寻求其他意义,快乐才有生命力,着落在快乐的基础之上,才会产生探索它的意愿,才能令你的创作变得思维轻盈却又落笔厚重,所以我觉得每个人愿不愿意用 iPad 都是好的,用安卓、Windows 还是苹果,其实都是消费的乐趣,我的用法只是对我自己的鞭策,并不要求别人。

关于 iPad 有没有生产力之类……那些常见的思考可以去看我的去年的《iPadOS 漫游指南》:比如说「最重要的,不是不停给一个设备提问题,因为所有的问题都要引向这个问题:作为赋予设备价值的人,自己能有多少生产力,或者说创造力?」这种现在已经很常见的观点。

这里我想深入一些,说一些不常见的、更细腻的想法。

其实自从我入手 iPad Pro 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我与这台 iPad 的奇怪组合,什么人需要 iPad?需要 iPad 的人是否是「边缘人群」,或者说仅仅用 iPad 来创作的人是否源于一种「自卑」?

这些感觉困扰我许久,特别是看到网上的大多数人都将 iPad 视为一种「无用的玩具」的时候,特别是面对某人在背后说我「摄影不应该用 Mac 吗」、「没有 iPad、iPhone 他就不会摄影」等等类似这样的语言,虽然我说自己不是摄影师,但我明白这人的意思,因此这种自我怀疑就越发强烈……

让我冷静下来的,不是据理力争,也不是不断提醒自己要「相信自己」,更不是分析移动设备的终极问题,而是这个在背后鄙视我的人,他自己用 6 万 10 万的莱卡却拍出手机随手拍一样的照片!

这已经说明一切。

有时候,大多数人并不需要最强大的神器,就好像灭霸用集齐宝石的无限手套打响指,人无法承受那种强大带来的代价……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小而美,一个与自己匹配的东西。

有时也会觉得自己像被压在重重身份危机下的蜘蛛侠,耳边仿佛听见托尼史塔克在说:「如果没了六万、十万的相机,没有了 Mac,你就什么都不是的话,那你就不配拥有它!」这句话既让我意识到想法的价值,也提醒我,学习技术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攻击 iPad 用户群体的人,我会把话说得一针见血:用你的想法将工具升值,而不是反过来,我相信有想法的人,在学习到技术后,在任何设备上都能输出精彩的内容。

设计是一种只适合专业人士的事物吗?

我不这么认为,平凡的生活中处处有设计:你斟字酌句给爱慕的对象写的诗,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语言的设计;你尝试做出一盘色香问俱全的菜,是味觉和视觉的双重设计;你降生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如何生存、生活、突破环境的束缚、超越自我,化繁为简,是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设计……

也必须承认,利用移动端工具的创作者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高度自动的功能所带来的同质化。

我相信摆脱它的唯一办法仍是想法,即便在有限的编辑选项中,也只有创造力能够脱颖而出。我记得去年看过的一则新闻:游戏《GTA 5》里有一种「子弹画」艺术,由于内存的限制,弹孔的数量有一定限制,并且还会受到 NPC 活动的影响,但是在这种基本无解的限制下,有一些游戏玩家依然找到了绘画的方法,用子弹在墙上打出了大量复杂的素描画作,这种打破固有机制的行为体现了一种反叛精神,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虽然在威胁着子弹画的未来,但也在不断迫使创作者们想出新的创意。

iPad 的创作环境远没有 GTA 5 那么恶劣,就像前文所说,这篇文章的所有图片使用 iPad 进行后期,但这依然只是 iPad 创造力的冰山一角,大家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能抛砖引玉,展现一种被喧扰淹没的可能,有的人用高超的技术和强大的工具去工作,这是一种创造……有的人把《战争与和平》当冒险小说看……有的人在口香糖包装说明里悟出了宇宙真理……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营销案例之一来自 Nike。在 Nike 的广告里,它们甚至完全不讨论产品,它们从来不讨论它们轻盈的鞋底,也不会强调它们比竞争对手强在哪里,它们尊重了不起的运动员,它们尊重伟大的体育精神。

——乔布斯

除去精准的刀法和掌握顶级的技术,iPad 之所以发展成为一个小小的宇宙,就是它所代表的精神:一个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科技故事。

照例说点题外话。

人无法永远忍受自我的无意义。

—— 荣格

这世界上有许多角落,许多阴沟,每一个当中都不乏一双清澈的眼睛在仰望星空,我们生着各式各样的病,肉体的、灵魂的,经历漫长的自我怀疑,但透过那些未竟的愿望,最终化为另一种被潜意识化的美,汇聚到人类的宏大叙事当中……在这一切发生之前,美好的人,却不急于索求关注,也不谄媚,而是等待被理解,等待思想被解除封印,在那种完全原子化的空虚和无意义当中,确保自身的存在。

无论何种形式,创作,是为了确保存在。

2020,对许多人都不是容易的一年,巧的是,2020 我也遭遇了极大的打击,而且不是一两件事,这一年的主题我定义为:自我怀疑。但也因此,这一年,我愿意放弃一些东西、和以前的舒适区说再见、放手那些美妙的回忆,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经得起误解诋毁,说明自己内心比原来强大了些,就像杯子被倒空了一半,反过来我收获了更多成长。

每个人都要成长,就让那些温和的工具陪你走过人生的一小段吧,期待你收获了信心、力量,走出新手村之后,带着更饱满的热情去学习专业知识,迎接一个更广阔舞台的召唤。

无论如何,2021 我愿送你一枚我用 iPad 亲手制作的纪念币,依然真诚地祝你:

创作愉快!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65102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