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最近 Podcast(播客)是越来越火了,做 Podcast 的人越来越多,资本也开始大举进入。作为一个从高中就一直听电台的老听众,想聊一聊我跟 Podcast 的故事,和对Podcast的一些想法。
用耳朵延伸思想的版图
开始听播客是 2012、2013 年左右。那时候移动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自媒体尚未兴起,播客的生产者还是以传统媒体行业从业者为主。其中还有很大部分节目是直接将视频内容转为音频,便算作是一档音频节目了。
之所以开始接触播客,主要还是因为高中的环境。
高中时学校是禁止学生带手机的,被查到就不准留校住宿。所以像我们这种叛逆的学生即使带了手机也只敢偷偷摸摸地用。但是 mp3 播放器是允许带的,所以手机放口袋里连上耳机听歌听电台,检查员和老师也看不出来,因此音频就成了在视频和文字受限的情况下最好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另外,高中学业压力大,用眼过度,听播客很大程度解放了双眼,也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当时最常用的音频 app 是《凤凰 FM》,最常听的是窦文涛主持的《锵锵三人行》。
每天晚上熄灯后躺在床上,听着窦文涛、许子东、马家辉、梁文道和各种嘉宾讨论时事政治、经济文化。
作为一名在校住宿、生活单调的高中生,听着外面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成人世界,真是不亦乐乎。
把最新的节目听完了还不够,我将《锵锵三人行》往期内容也听了个遍。
额外的好处是,《锵锵三人行》中很多精彩的讨论成为了高中作文的素材。拾人牙慧的我因此常常能写出比同龄人更有深度广度的作文来,播客功不可没。
当时,《凤凰 FM》的 slogan 叫做「用耳朵延伸思想的版图」,非常精辟地概括了播客。
除了听《锵锵三人行》,高晓松的节目也是我的最爱。
听高晓松高谈阔论中国历史,借着声音和想象随高晓松游历世界各地。
直至今日,我最向往的三个地区:伊斯坦布尔,新西兰,台湾,与当时高晓松节目里对当地的人文风情的介绍息息相关。在大学的时候,我一直关注台湾交换的机会,大三选择去台湾交换学习,正是电台对我深远影响的体现。
当然,那时候早期的自媒体播客,最纯粹的播客,也是存在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苹果播客上的科技播客《小强说》,主要是对科技产品的评论和与科技大咖的对话。还有《漂在香港》节目,是几个在香港的年轻人闲聊他们的生活。(这两档节目均断更多年)
彼时,优酷还是一家非常有创造力和年轻的公司。在播客这方面,优酷作为一家长视频公司进行了很多尝试,让我印象深刻。我记得当时优酷首先支持了视频节目的纯音频下载,后台音频播放,切换等功能,很好地将丰富的视频内容用音频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大学后,《锵锵三人行》因为政策原因,这档自 1998 年上线,开播 19 年的节目宣布停播,听众们也终于可以在豆瓣上将节目状态设成「看过」了,真是让人唏嘘。
在大学时期,播客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关于性启蒙。大一正是我对两性最好奇的时候,然而当时互联网上关于两性的知识很多是接近官方科普类的,很少有比较接地气的内容,小朋友的脑袋有很多问号得不到解答。这时候我在网易云音乐上发现了一档名为「裤头研究所」的两性播客,带我进入了两性新世界。
主持人裤头是一位居住在广州的女生,正是裤头让乳臭未干的我了解了各种奇奇怪怪有用没用的性知识,改变了我对待性的观念和态度。
毕业后,因为通勤时间较长,我又重新开始广泛地接触播客。对比几年前,能明显感受到播客行业的高速发展。
在国内,《喜马拉雅》《蜻蜓 FM》《荔枝电台》《看理想》等平台高歌猛进,个人播客也百花齐放。公认中国最好的足球解说员詹俊,今年下半年也开通了自己的电台,并且尝试用纯音频解说足球比赛
在国外,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健康发展。我许多关注的 YouTube 博主都开通了自己的播客,如科技博主 MKBHD 的电台《Wave》,美国脱口秀崔娃说事电台《The Daily Show》,效率类工具博主 Ali Abdaal 的《Not Overthinking》。
播客是有温度的陪伴
经常会听到「声音是一种陪伴」或「电台陪伴了我 x 年」这样的说法,却很少听到文字是一种陪伴,或者视频陪伴了我久。
我想这跟播客这种媒介的特性有很大关系。
相比冰冷的文字,声音是有情绪的,有温度的。透过声音,我们能更加立体地了解讲述人的人格、性情、态度。
同时,录制播客不需要像拍摄视频一样,穿着华丽衣裳,正襟危坐在镜头前,对着聚光灯。少了镜头前的严肃拘谨,电台很容易让播主和听众进入一种放松状态,播主更能
自由真实深入地表达,播主和听众之间,也因此更易建立深层次的联系。
另外,播客以声音为媒介传递信息,缺少图像信息的补充,对听觉注意力要求很高,这决定了我们无法像阅读文字或看视频一样不分场合的收听播客。想象一下与朋友聚会,我们会翻看手机随意浏览文字或者短视频,但几乎没有人会戴上耳机收听播客。
所以,回想一下我们听播客,大多是在安静的,独处的环境下。在这种环境里,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声音长时间地出现在我们耳边,自然而然会产生陪伴的感受。
听到
虽然这句话已经被用烂了,但是播客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看见了诗与远方。
通过播客,我听到各行各业的人各种各样的价值观;
听到了奇妙多彩曲折跌宕的人生经历;
听到了我所身处的窄窄的四角的天空以外的惊险美妙的世界;
听到了孤独快乐纠结自由世俗与超脱;
听到了历史,也听到了现在和未来。
局限与期待
虽然对播客有着很特殊的情感,还是不得不说它有很大的局限。
播客的信息密度还是无法与视频相提并论的。同样的内容,播客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描述。
当然,播客是视频很好的补充。当我们的视觉被占用时,播客就是获取信息的最好方式。
当前播客比较大的问题是传播难度大,效率低,缺少一种非常高效直观的分享传播方式。文字、图片我们可以复制粘贴传播,视频我们可以将精彩集锦转发。相比之下,一集播客常常长达一个小时,几乎唯一的分享方式是将整集播客转发分享,信息传递非常低效,不直观,且没有重点。
另一个问题是信息的收藏、记录、检索困难。对于文字我们可以轻易地提取记录,划线标注,而如果我们想要收藏或者标注某集播客的精彩内容,目前的方式只能是将这段播客录音,或者边听边用文字记录下来。即使是标注某集播客中的精彩片段这样的功能,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客户端是支持的。
在这方面,不久前,轻芒在「轻芒小程序」中加入了「文本时间轴」的功能,做了有益的尝试。轻芒的时间轴由播客上传者添加,听众不仅能听播客,还能通过看到播客,通过时间轴快速跳转,在某个时间点上做笔记,分享。
当你标记下一个时间点后,小程序会自动将那句话转换成文字。这些文字不光可以在你回顾内容时让你无需聆听也能知道这个「马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将「马克」内容分享给他人时,对方也可以通过文字信息来快速了解内容,大大降低了用户的门槛。
播客虽好,不要贪杯
播客是好的,它让我们解放双手双眼,拓宽了获取信息的场景,使我们在走路,通勤,锻炼,工作等等场景下也能够获取信息了。
然而信息过载的问题不能忽视,我们的生活已经被各种文章、视频填得密密麻麻,当双手终于放下手机,本可以漫步公园,欣赏自然,观察他人,放空自己时,我们又戴上了耳机,重又进入信息无边无际的信息海洋中,大脑永远无法获得安静。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休息一会儿吧,把耳机放家里,聆听道路交通的声音、键盘敲击声、人行道上的脚步声或树林里的风声鸟叫声。忍住填补安静空白的欲望。正是无聊和空白,为思考和专注腾出了空间。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原住民的自修室」,欢迎订阅关注。
下期预告:下篇文章计划介绍我最喜欢的几个播客,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轻芒做的这个微信小程序工具,想要帮你「看」见播客》:https://sspai.com/post/6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