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Tp:两台 iPod
- 参考价格:iPod mini ¥120,iPod (3rd Gen) ¥358
最近我总能在 Instagram 的推荐中看到许多老设备的照片,除去那些我已经拥有的游戏机之外,各种型号的 iPod 则又唤醒了我的记忆。于是,我简单搜了几个感兴趣的型号,发现价格竟意外的便宜,便入手了 2 台感兴趣的型号。其中一台是 这篇文章 里用于改造的 iPod mini,另一台则是相当特别的第三代 iPod。

先聊聊 iPod mini,说实话我最开始入手只是抱着手痒,想改造一台 iPod 玩一玩的心态。但没想到在我改造完成后,它是我这段时间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台 iPod。特别是下楼扔垃圾的几分钟路程,我往往都会带着它陪伴,在电梯里还能玩玩纸牌游戏,是杀时间的好帮手。
特别是在加了 Taptic Engine 之后,我很喜欢把它拿在手里当个赛博核桃来盘,感受转盘滑过每一行所带来的振动反馈。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特别是这还是自己亲手改造的,又多了一重成就感。

至于第三代 iPod,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它是唯一一台将 4 枚按钮独立放在转盘上方的 iPod,并且采用了全触摸式的设计,所有功能按键都无法按下。在开启背光灯后,4 枚功能按钮还会亮起红色灯光,与机身的白色搭配起来真的很好看。
但这一台我就没打算自己改装了,而是在闲鱼上买了一个专门卖家改好的大电池 + 64G 容量版本。不过这里我也踩了个坑,卖家在描述里有说自己将原壳做了磨砂处理,我心想原本的不锈钢背壳的确既容易粘指纹,也容易有划痕,打磨成磨砂质感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案。考虑到卖家所谓 98 新的成色,比未改装的版本贵了 100 多也能接受。

但当我收到之后,才发现卖家将正面的白色部分也打磨了,原本温润如玉的正面变成了一片雾蒙蒙的白。虽然与预期稍有落差,但我觉得也还好,至少整机手感还是不错的。但过了一会儿我便发现 4 枚没有打磨的功能按钮上布满了使用痕迹与划痕,显然与卖家所谓 98 新的成色相去甚远。与其说磨砂处理是为了提升手感与防指纹,倒不如说这是一种掩盖机身划痕的讨巧之计。更离谱的是,后壳赫然刻着 64G 的字样,可见其绝非卖家所称的「原壳」,因为这一代 iPod 就没有出过 64G 的版本。
如果只是这样,我其实还能接受。毕竟这是二十多年前的设备了,就算我买原装机回来也得自己改装,更何况通体磨砂的手感其实也还过得去。
最令我无法接受的是,设备刚拿到手的时候,弥漫着一股腌入味的难闻烟味。我愣是把它和活性炭放在一个密封袋里过了好几个小时后才除完味。
说回设备本身,第三代 iPod 确实给了我和其他 iPod 不一样的使用体验。全触摸的设计需要一点时间适应(刚开始总会习惯性按 Touch Wheel 的四个方向来操作),习惯之后用起来也很舒服。由于屏幕比 iPod mini 要大,所显示的内容也更多。尤其是在歌曲播放界面可以显示专辑名称,在纸牌游戏里也能更清晰地表现花色。

对了,第三代 iPod 虽然搭载了 30 Pin 接口,但普通的 USB 线只能用于数据传输,充电需要使用 12V 的火线。不过卖家配了一条 USB-A 口的加压线,充电倒是也挺方便的。
但和 iPod mini 不一样,我并没有将第三代 iPod 带出门使用的强烈冲动,就连平时使用它的次数也很少。不过我目前物色了一款可以连接 iPod 的音箱,等到入手以后,也许第三代 iPod 就会被我作为家庭音乐中心放在音箱上面播放。
@Microhoo:tomtoc 斜挎包 T37
- 参考价格:¥229 斜挎包、¥169 背带
本来在挑双肩包,但意外地看到一张产品图,瞬间种草。

若非必要,我很不愿意带包出门,所以除了差旅包、电脑包和摄影包等具体的功能性需求外,我买包的原则都是越小巧越好。这几年最常用的则是斜挎包,大部分时候都非常实用,但当我同时背着双肩包,尤其是在机场办理登机牌、安检甚至在飞机上需要频繁取放身份证等小物时还是麻烦。我也买过 Topologie 的水瓶包,但大的太大,小的又太小。总之就是一直没有找到在这般特定场景下满意的小包。
从图片种草,到刚好前段时间去新疆备着一个大背包时用上,如果你和我有同样的需求,那么 T37 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T37 虽然包型不大,但毕竟是以收纳闻名的 tomtoc 做出来的产品,它内部的夹层分布可以说难以置信。包上从前到后总共有 4 个独立袋,从放身份证、票据的扁袋到兼容 AirPods、移动电源的前侧小袋一应俱全,而顶部的主袋里则有大大小小总共 5 个夹层,包括拉链小袋和 RFID 屏蔽层等,非常离谱。
而除了作为大包附属,T37 单独作为外出小包也非常实用,比如它刚好可以放进一台卡片相机、一部手机、AirPods 和小型移动电源,也还有富余的空间可以塞包纸巾、口香糖之类。当然凡事都有好坏,在我看来 T37 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太「普通」了。尽管你能从面料织物和收纳分布感知到它不是一款「随便」的产品,但背在身上还是过于「功能」,尤其是独立使用时,就像令很多人又爱又恨的瑞士军刀。

我当然不是要推崇那种花里胡哨的艺术品,只是不希望它太过扁平。巧在我想起家里还有一根 PGYTech 的手机背带,果断换上后喜闻乐见换新颜。

说实话这些照片现在看起来好像也不太能完全体现 T37「改造」前后的差别,甚至可能因为角度等原因观感还不如最前一张品牌图,但我觉得不重要。我想表达的是首先作为一款斜挎小包来说,T37 非常棒,无论面料质感还是内部空间设计,一定会让你刮目相看,尤其是如果你和我一样有需要大小同背的需求,那么选它一定是上上策。
而又因为 T37 设计上过于明显的 tomtoc 实用主义风格,特别是一些更追求精致设计的女性用户来说,如果你眼馋它的实用性但被外观劝退,不妨试试我的思路,用更换背带乃至徽章挂件等方式为其添彩,毕竟 T37 只是外形简单但绝不是丑,换个角度想这不刚好是提供了充沛的千人千面 DIY 空间吗。
总之很推荐,也很希望 tomtoc 在保持简约、实用的基础上为 T37 提供更多亮眼出彩的可能。
@Lotta:米家智能按摩眼罩
- 券后 164 元
已经拥有了一个能按摩太阳穴的护眼仪,为什么还需要一个按摩眼罩?虽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懒得带着它到处跑,但米家这款更轻量化的眼罩还是贴合了我的需求——在手边没有护眼仪的情况下,又懒得一盒盒买一次性的蒸汽眼罩。

在按摩之前,它首先是一个眼罩,轻便度上自然优于护眼仪。短绒材质的布面柔软舒适,遮光效果好,晚上睡觉不摘下来也不会有不适感。还送了一片可水洗的布套,可以垫在眼罩内侧,不用太担心清洁问题。热敷方面,它不会像花王的蒸汽眼罩一样有蒸汽,反而它中空不压眼的设计使用起来更像是热烤,有两档温度可调节,暖烘烘的也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它的按键设计也很方便闭眼操作,开机键/按摩键上有一个小凸起,热敷调节键没有,按下之后会有语音和震动的双重提示。它的魔术贴给了我一点小惊喜,质感接近 Apple Watch 表带,使用时不用太担心勾头发。

它眼罩而非护眼仪的定位,让它没有气囊按摩,而是采用震动按摩,几乎没有噪音,可以连米家 App 自定义按摩节奏和时长。但由于它不压眼的设计,给眼部留的空间过大,很难说能不能按摩到正确的位置。在我使用时上眼眶的按摩点位基本已经到眉毛的位置导致震感很轻微,下眼眶震感更明显一些,能起到放松的效果。

如果你需要的是眼部按摩仪,那这款按摩眼罩一定不适合你。但如果你只是想用它替代一次性热敷眼罩,那它的性价比就显得还不错了。毕竟一次性眼罩要一直买,而它不仅可充电长期使用,还能震动按摩。
@waychane:Aqara 智能可视门铃 G410
- 参考价格:¥700
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Aqara 的这台智能门铃 G4 都在家庭 app 中很好地为我服务:设计好看、支持 Apple Home,推流也足够稳定和迅速。但也有一些小缺点,比如逗留监测不够灵敏,将触发的阈值调低又非常耗电。
因此在 G4 这一产品线出现了配备毫米波雷达的 G410 这款新品之后,考虑到 G4 也已经用了两三年,我便也想着升级一下。

外观和连接方面,G410 和 G4 几乎没有区别,前者的室外门铃底座也与 G4 通用,因此在安装的时候我不需要考虑如何将之前的 G4 底座无损地从门上撕下来,直接装上新的门铃即可。G410 的中继器也需要连接电源常供电工作,并且最好靠近室外门铃安装,因为室外门铃工作时要先与中继器通讯,中继器再通过 Wi-Fi 将信息传递到其它设备上,这点不再赘述。

视频画面方面,G410 最高支持 2048x1536p 清晰度,但如果要将 G410 接入 Apple Home,由于受限于硬件编码能力,在 Aqara app 中的最高分辨率也只能为 1600x1200p,但也完全够用了。另外,G410 的视场角由之前的 162° 提升到了 175°,确实能够明显看出区别,只不过我家门口是连廊,所以这一升级意义不大。

刚才说到 G4 的门口逗留监测不够灵敏,经常等到外卖员或者快递员走了,都没能触发人在监测。但在 G410 有了毫米波雷达之后,这一情况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
与 G4 一样,G410 的默认处罚监测逗留阈值是 3 秒,官方表示电池供电下设置的时间再短就会很影响续航水平。但即使是在 3 秒的默认设置下,我都觉得 G410 的逗留监测实在是太灵敏了,体感上来说监测到人在的时间可能并不需要 3 秒那么久,因此我也将这一时间改成了 5 秒,门铃依然能保持高灵敏度地工作。至于耗电情况,由于目前只用了一周多,我暂时也无法下结论说 G410 会更耗电还是更省电。

Aqara 在今年刚刚将安防卫士升级到了 2.0 版本,并支持将视频存储在外置 SD 卡中,结合 G410 的硬件能力,可以实现更多本地 AI 能力,比如通过 AI 进行视频搜索、视频摘要,不过由于这些功能都需单独订阅 Aqara 的服务,而我主力使用的是 Apple Home 平台,所以没有进行体验。
其它方面,G410 集成了 Zigbee、Thread 双协议网关,并且支持 Matter 协议。但考虑到网关有更强的稳定性需求,我依然选择了原有的 M3 作为网关使用,而没有尝试迁移部分 设备体验这一功能。
总的来说,Aqara G410 光是逗留监测这一项功能的升级就让整体的使用体验有明显提升,如果你也在选择一款 Apple Home 门铃,它会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我们近期开通了新玩意的社媒帐号,更有更多新奇产品和服务以视频方式呈现,快来关注我们吧!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新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