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的声音艺术:与音乐总监蒙柯卓兰聊《封神》音乐创作
时隔一年半之后,中国奇幻史诗系列电影《封神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终于在大年初一重磅开映。在《封神第一部》中,不论是费翔对于纣王殷寿的细腻诠释,还是娜然对于狐妖妲己的生动演绎,都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面对这样一部高规格制作的本土神话改编电影,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及演员们的精彩演出之外,影片配乐也对作品立意表达至关重要。值此新春之际,我们也有机会采访到了《封神三部曲》的音乐总监兼作曲蒙柯卓兰,听她聊了聊《封神第二部》背后叙事音乐的创作故事。
《封神》系列是关乎中国神话史诗题材的类型电影,为了让音乐风格与影片的宏大叙事相匹配,蒙柯卓兰与团队们通过古典音乐的演奏形式,与西方交响乐队完成了主要的音乐演出,以此来传达影片恢弘壮阔的史诗感。
为了表达剧中人物之间细腻深沉的情感联结,蒙柯卓兰还融入了东方器乐的音色,营造出殷商时期的音乐氛围。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蒙柯卓兰与团队们不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考古发现,还通过想象复原并创造了一些上古乐器的音色进行创作表达。
蒙柯卓兰向我们解释,因为时代久远,许多商代出土的乐器已经无法完整复原,更是无法重现当时的器乐音色;比如在丝弦类的乐器中,更加久远的时代可能会用羊肠弦来表达,但是现在已经无法听到这样的音色了。
因此,在力求还原上古器乐音色质朴感的前提下,蒙柯卓兰才会与团队选择通过技术手段,组合并展现出了如今这部影片中的部分声乐表达。
在以剧情驱动的影视作品中,叙事音乐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一起推动内容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电影的不同场景中也要适时地调整不同器乐和演出人员的搭配。
比如在战舞这一场戏中,因为演绎的是在宫殿之中的礼乐,所以蒙柯卓兰在在乐队配置方面选择了较小的规模,每件乐器仅由 1-2 人演奏,以符合室内演奏的声场设计。
而在此前的登基大典一幕中,考虑到这是全剧最庞大和最豪华的祭祀礼仪,又是在广场中举行,音乐就要表现出礼乐过程中天地交流的壮阔感,音域呈现需要非常广阔;蒙柯卓兰在这场戏中使用了大量乐器演奏来进行表达,同时加入了歌者的演唱,力图让高音部分强烈而明亮,而在低音部分也要饱满而厚重。
在制作像是《封神》这样的高规格影片配乐、尤其是在录大乐队时,音乐音轨的数量非常多。比如在《封神第二部》的片尾曲中,音轨最多可达 100 多轨,这是一项十分复杂且繁重的工程。在这部影片中,蒙柯卓兰选择了搭载 M4 Max 芯片的 MacBook Pro 剪辑,使用 Logic Pro 和 Pro Tools 两款专业工具。
蒙柯卓兰告诉我们,Logic Pro 在本次项目中帮助团队高效完成了音乐的创作和编排,Pro Tools 则承担了音频的录制、编辑和混音工作,即使是在处理上百轨的音乐项目时,MacBook Pro 依然能毫不卡顿地做好混音等工作,尤其是在剪辑音频时往往还需要诸如电影画面等其它大量数据。
另外同样重要的一点是,Apple silicon 版本的 MacBook Pro 比此前蒙柯卓兰使用的 Intel 芯片版机型要更为静音,完全没有高负债下的风扇噪音来干扰创作过程。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蒙柯卓兰与团队成员们经常要在工作室与录音棚之间往返,轻巧型与强劲性能并存的 MacBook Pro 也帮了很多大忙。不需要复杂的工作台搭建,拿上即走,能够让制作组随时随地更高效地捕捉灵感,更不用提 MacBook Pro 不受线缆束缚的出色续航表现。
除了电影制作,蒙柯卓兰同样会在现场演出以及自己的个人创作中使用 MacBook Pro,她也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喜爱的软件和功能。在现场演出过程中,蒙柯卓兰会用到 Ableton Live 这款软件,处理音色的切换、现场编辑等等。
蒙柯卓兰也提到了在 Logic Pro 中特别喜欢的 Live Loops Grid 功能,Live Loops 提供了丰富的音色库和效果器,能够轻松实现音色的变换和实时处理;这项功能也非常适合在现场演出时处理临时音频或声音的变化,同时能够很好地应对即兴演奏的需求。
蒙柯卓兰认为,借助 Mac 和这些专业级音乐软件的技术支持,音乐工作者能够在现场演出中实现更丰富的音效和更灵活的创作,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具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音乐体验。
《封神第二部》电影原声带已在 Apple Music 上线,你可以在音乐 app 或 Apple Music 网页版中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