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标题所言,这篇文章写一写作为普通人如何致富的思考,注意并非是普通人如何快速致富。这里的致富并不是所谓的几个“小目标”,而是让我们拥有更多自己能掌控的时间和资源,以赚到一点小钱。
把自己产品化 这个观点是 《纳瓦尔宝典》 中提到的,结合我的个人经历,我对此有很深刻的共鸣。
普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能做些啥,我个人认为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体会、生活经验、需求痛点等出发,去输出一些东西,文字、工具等等,总之,去产出点什么,我个人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这些产出内容并不一定必须要我们去原创,能原创当然最好,但如果缺少这种能力,我们依然可以通过 收集整理 等方式来进行。
无论男女老少,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把小红书当成是搜索引擎使用(我除外),遇到问题都是打开小红书搜索,是因为小红书搜索功能强大或性能速度快吗?并不是,而是因为小红书上的内容通常都是别人整理好的各种笔记,搜到的通常都是我们正好需要的,而不像搜索引擎里一搜出来许多结果,然后再去筛选整理有用信息。
我们通常在学习或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去查各种散乱的资料进行消化。能将一个自己学习的知识或自己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归纳整合到一起,也就能帮那些同样境遇的人节省了这个整理的时间,或者帮他们少走了弯路,这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同时自己也有需求,就是顺手的事,花多一点时间,输出成文字或视频。这也是 把自己产品化 最简单的一个方式。
商业中的四大差距——认知差、信息差、执行差和竞争差。我个人觉得 信息差 是普通人最好利用的。
所谓信息差,没有那么高大上,不是非得你要拥有什么内幕消息才算信息差。信息差简单理解就是:这个东西,我知道,你不知道,就形成了信息差。
通常在我们自己的圈子里我们觉得那些可能人人知道的事情,其实很有可能换一个圈子别人可能完全不了解,就产生了信息差。比如:
还有很多例子,当然也都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对。即使你拥有信息差、或者意识到自己拥有信息差,但如果不去执行,也毫无意义。一旦开始去做,就做到能力范围的最好。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信息差,通常都缺的是执行力。看看自己身边,有多少人是真正对于自己想尝试的事情真正去执行实施的?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尤其是成年人,没有人监督督促自己前进,再加上大家都害怕失败,思来想去觉得这件事行不通没意思,最后就放弃了。如果你认为一件事不值得相信,是错的,那请以身入局,完全地学习接触之后才能客观地对这件事做出个人评价。
网络上有一个词叫做“信息茧房”,意思是人们被自己的兴趣、偏好和已有认知包裹起来,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单一,视野变得狭窄。比如抖音、视频号等内容,你喜欢看什么样的信息,平台就会推送类似的信息给你。
信息茧房就像是一只蜘蛛自己织的网,这张网会过滤掉自己不喜欢、不认同的东西,只留下“舒适”和“熟悉”的内容,久而久之,我们的世界就只剩下这张“网”里的信息。
但凡事都可以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既然存在信息茧房,自然存在信息差,我们能做的事就更多了。当我们处于某个信息茧房内时,信息差就能从我们身上赚到钱。我们既要意识到我们可能在一个信息茧房内,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别人也可能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
任何一件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是看我们自己怎么去对待。就像游戏,有的人玩物丧志沉迷其中,有的人看到这个现象认为游戏就是洪水猛兽,而有的人却靠它财富自由,他们开发游戏,直播游戏,并取得巨大影响力。
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经验阅历和思维方式不同,导致对同一问题的认知可能存在差异,普通人能做的我想就是多读书、多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不求做出最优决策,只求少做错误决策。
用我们的执行力,去找到自己的信息差优势,生产制作属于自己的“产品”,这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资源。让这个产品成为自己的杠杆,这是普通人致富的第一步,但这还远远不够。
要让杠杆效应足够明显,必须要找好支点,去找那些边际成本为 0 的方式,利用信息差来把自己进行产品化,所谓边际成本为 0 就是多卖一次产品或服务,不用额外花钱或时间。
利用信息差把自己产品化之后,虽然有了杠杆,但其实也很难快速致富。毕竟客单价有限,因此必须要做到规模化,这个才是最难的地方。
要产生规模效应就必须要学会销售,有资源,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这很难,但好在有互联网这个放大器,可以放大我们宣传自己、吆喝自己的声音,但都没那么简单,需要平时就不断地积累影响力。
至于具体要怎么做,目前我也在探索中,暂时没有什么有用的经验可以分享。但有一个感触是,随着不断地将自己产品化之后,这些产品是可以为我们带来影响力的,影响力又能给我们新的产品添加更多的影响力,这样就是一个正循环:产品化-影响力-产品化-影响力-…
总之,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赚钱,有些事情,我们依然需要情怀,尽可能的优先取悦自己进而满足别人,最终一定有所获,无论是情绪价值还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