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争夺 iPhone 流失用户的 2024,vivo X200 Pro mini 能否赢得我的心?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前不久,vivo 更新了 X 系列,发布了 X200 Pro,一时间掌声与质疑声不断。许久不关注玩机圈的我无意间看到新推出的 mini 产品线,这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mini 机型一直是我的心头好,只是作为首发 iPhone 12 mini 就购入的老冤种,早就被那可怜的电池续航和残缺的硬件功能折磨得够呛,偶尔看到柜子里的 mini 都还是有点 PTSD。当年为了解决这些美丽的代价(无 2x 镜头、续航差和单卡),我增购了 iPhone 12 Pro Max 并一直使用至今,iPhone 12 mini 仅作为供品雪藏(一同雪藏的还有五位数购入的 Xperia 1 III)。
数年后的 X200 Pro mini 显然是一种更完善的 mini,曾经续航和充电这些短板又是国产厂商的传统优势。只是我对 vivo 的接触几乎为 0,对国产 Android 设备和国产 UI 的认知亦不算多。加上多年的玩机历程,我深知 Android 的种种问题,这些都令我心生怯意。
即使是 iPhone 备用双持,换阵营也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像我这样的 Apple 硬件全家桶 + 服务全家桶的用户。好在我有许多用 iPhone 的朋友之前就选择了 X100,并纷纷给出了正面的评价,这给了我许多勇气。受够了 60Hz 和 lightning 接口的我,如今可以选择日渐完善的 iPhone 16 Pro,也可以选择后起之秀的 vivo X200 Pro mini,前者是理性的选择,后者是按捺不住的尝鲜冲动。最终我下定决心要趁这次换新机试试 X200 和如今的国产 Android 到底进化到了什么水平(12 mini 翻出来双持,mini + mini = 好上加好)。
那么,分享一点这数日间我的感受,不一定局限于 X200 Pro mini,同样针对当下的 Android(或者说,国产安卓)。给同样想从 Apple 生态出来透口气,换换口味的人一点参考。
换机的纠结
放不下 iPhone 的理由,老生常谈的这些:
- 流畅和顺滑的系统优化。不打架的使用逻辑,交互逻辑的统一;
- 之前投入大量金钱精力添置的外设、附件和购买的 app;
- 跨平台 app 在 iOS 往往上有更好的稳定性、兼容性和动效优化;
- 出色的全球化支持和统一的应用商店带给我「世界公民」的感觉;
- Apple 在 iOS 的基础上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出色的生态圈,出色的多设备协同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包括但不限于 CarPlay / AirDrop / Handoff 等功能。
以及为什么不考虑别家的 Android 设备:
之前使用的 Android 设备主要是 Pixel 和 Xperia,都是非常精致漂亮的产品,但原生 Android 在国内使用显然是功能残缺的,这种「干净」的系统在国内 app 环境更是难以招架。而且小众机型的保值率实在是太感人了,我三年前买的 Xperia 1 III,现在二手只能卖 10% 的价格,洋垃圾供应更是应有尽有……vivo 的 OriginOS 配色和设计乍看上去清新鲜活,X200 系列有出色的影像表现,又是这个价位段里看着最顺眼的,成为了我的最终选择。
第一印象与工业设计
首先是价格好评,参照系是三星 S 系列和 iPhone 的定价。旗舰机的配置,16G + 512G 卖五千多还送一堆有的没的,这对我们这种十几年的 iPhone 主力机用户来说就是天方夜谭。出厂送壳膜充电器(这个贴膜是灰尘收集器)更是大大的好评。到手后发现果然是一分钱一分货,这个包装盒揭开的质感就瞬间下头了,揭开保护膜的小提手还是折叠着出厂的。
重量控制远没有想象中的好,和 iPhone mini 那种轻若无物的感觉相去甚远,甚至主观感受还没有略重的 iPhone 16 Pro 轻盈。正面的设计是中规中矩且富有平衡感的,选择了直板的等宽(almost)边框设计。中框手感则远不如水果家的钛合金好,哪怕和其他同样选用铝合金中框但是售价更贵的对手比,也有难以掩盖的廉价感,透露出不少成本控制的心思。背面玻璃(选的是白色,粉色版本线下看到一眼丑拒,不知道媒体老师吹的时候是怎么下得去嘴的)的质感和透光的色泽也丝毫没有贵味儿,摸过 iPhone 和三星机型背面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
我可以理解 iPhone 的那种 mini 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 mini,但 vivo 的 mini,起码牺牲了尺寸和重量,比例可以做好一点吧?单手握持下很难够到左上角。上方的奥利奥太大,重心的改变会让手感变重。又由于镜头模组过大,镜头圈圈顶手就算了,手握的位置会靠下还容易握不住,所以没有什么很好的握持感。
我已经接受这个 mini 就是「比不带 mini 的屏幕小一点」的意思,没有任何字面意思的体现,以后可以改名叫「X200 smaller」。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它丢失了 mini 的特性,这份选择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迁移
- 某张姓男子,您好。多的我就不说了。耗费 N 个小时也算是基操,导入部分的历史聊天记录竟然一开始没法搜索,需要自己重建搜索索引再等一会才能正常用,简直是天才;
- 原来支付宝是不能迁移聊天记录的,一直用 iOS 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 也是试图换主力平台了才意识到有那么多出色的 app 是 iOS only 的,还好留了一手,把 Apple Pay、Apple Watch 和这些 app 都留在 iPhone 备机上了;
- 大多数 app 都可以迁移、使用云来同步或是留在原地,但是相册这种……碎片化的相册让强迫症很是难受,或许要抓紧搞一个 NAS 来实现一个随时可以访问的统一照片库了。
OriginOS 5
这么多年了,激活后的第一件事情还是关广告删预装软件。预装乱七八糟软件还是如此多,第一方 app 里还是塞广告,给人一种光靠卖手机养不活自己的感觉,尤其是「钱包 app」这种,你一个做手机的咋好意思往里塞借贷广告的啊?好处是你可以花点时间 tweak,把系统改成你想要的样子。如果不喜欢 vivo 自带的东西,全部换成 Google 家的就完事了,啥都能删,自由度不错。喜欢原生内味儿的,搞一搞也能搞到一个自己舒服的状态,第一天很愤怒,弄完了用上两天发现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第一次用 OriginOS,总体感觉挺不错的。更新好勤快,没几天已经推送了两个小更新了。另外明显有感觉到 OriginOS 很努力地在让 iOS 过来的人舒服,太多地方的设计逻辑或者排布神似了。
只是,第一下上手的良好观感并没有持续太久,并没有越用越爽的感觉,而是用着用着就发现有些地方的 UI 实在是太粗糙太欠打磨了。再次感叹,尽管 iOS 18 在 UI 方面的变化是自杀性的,和 Android 比依然是上一个维度的选手。如果只看 Android 阵营内部,我认为 OriginOS 算是国内第一梯队的选手,只是和老牌大厂比差距仍是不小。
OriginOS 的系统动画做得一般,没有连贯、符合直觉的爽快感,且性能优化欠佳,经常让人恍惚间以为这是一台卡顿的手机,iOS 60 fps 有时候能打国产 UI 120 fps 真不是开玩笑。哪怕是最常见的上下滑动浏览内容,很多 app 的优化明显没做好,没有「润」的感觉。
一些细节:
- 显示默认 DPI 好大,我以为是什么默认老人机模式;
- 点按按钮经常点不准,或者按了没反应。选择文字更是地狱级痛苦;
- 还有一些神设计,4G 开关被隐藏了,找到怀疑人生。搜了下小红书,关 5G 居然要拨号盘打一串秘籍,卧槽;
- 权限请求的设计风格更是割裂,Android 在这一点上总是让人想到 Windows。一会是弹窗,一会跳转到这个 app 的设置页(而且你懂的,Android 这种跳转过去的 app,直接返回是会返回到桌面或者上一个 app 的);
- 振动马达质感 low 出天际,马达震完一次的余震余音绕梁;
- vivo 安全键盘这种东西我选择直接关闭。关闭后发现 Android 对第三方密码管理器的支持还是不太好;
- Live Photo 里 live 的那部分和 iOS 一样是段视频,但是微信里选照片居然可以直接选到那段视频?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 bug;
- 推送又是一个巨大的槽点:第一方 app 啥东西都要来个推送和你哔哔一下。真正需要推送的东西又收不到,不光是需要魔法的那些 app。比如 Microsoft Authenticator,至今没法正常推送。Gmail 啥的也是随机推送……或许可以靠折腾来 workaround,但这真的是普通人该受的罪吗?现在的过渡方案是靠 Apple Watch 接受 iOS 备机那边的推送,再在这边打开……只能说想要开箱即用爽 Android 总是一件没那么省心的事情;
- vivo 办公套件很好评,属于 UI 没有很精致但是功能实现很实用、很稳定的那种。
影像、充电和总结
说实话,还没顾上拍几张照片。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是,Android 的拍照已经全面碾压 iPhone 了,本人也极其痛恨 iPhone 的鬼影、计算摄影带来的奇怪涂抹感和远远不够的解析度。但先要说明的是,我不满的是 iPhone 的成片质量,而不是拍照的体验。iOS 自带的相机 app,交互是用到现在依然最好的。vivo 的相机 app,功能繁多,各种调节隐藏在各个模式里,拍照调参的手感和交互的节奏并非一上手就能适应。购买这台手机之前,我没有看过太多参数,甚至连有几颗摄像头都不知道,最终我是靠相机切焦段的卡顿知道了多少焦段对应哪颗镜头的。取景器会卡顿,预览画质很模糊,让人对这套相机系统的解析力心生疑惑,好在点进相册,稍微等候半秒,一瞬间画质会立刻提升。
成片效果着实不错,对肤色的处理讨喜,虚化效果柔和自然,曝光明暗分明,虽然明显拍出来还是手机传感器的风格,但我相信它会是相机的一个不错的补充、一个临时能顶上保存关键瞬间的创作设备。另一方面,我认为这块屏幕的观感并非很自然,一开始我还在想这 Zeiss 色彩怎么这个样子,后来发现是这块屏幕的色彩我不喜欢。此外,还有一大遗憾是 Leica LUX app 至今没有支持 Android 平台。
充电闹了个乌龙,我发现这款手机充电非常非常的慢,用我家里的充电头(分别是 96w Apple USB-C 充电头和 2018 年买的 Anker 双 C 口充电头)均跑出了二十分钟充 10% 的好成绩。研究了才发现国产这些快充里面别有玄机,原厂送 USB-A 口的充电器并不是为了省钱膈应人而已,而是这颗充电头的私有协议可以跑到 90W 满速。当然,vivo 也没傻到不让你用 USB-C 头,只是需要 PPS 协议或是内置了 PPS 协议的 PD 3.0 充电头才能有兼容到 55W 的输出。至于其他的 PD 2.0 或是别的什么头,顶多只能 10W。由于实在不愿意用单 A 口的私有协议快充头,我的解决方案是被倒逼升级,买了一个支持 PD 3.0 协议的 USB-C 充电头。55w 对我来说足够快了。可惜了我前几年为了全面 USB-C 化买的这些充电头,没想到几年后 USB-C 会变成这么割裂的接口。
我知道像我这样需求繁多又口味刁钻的用户是极少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vivo X200 Pro 系列是长板突出、表现均衡、性价比高的好手机。像我一位朋友所说,如果还是用不习惯,觉得有各种小地方的缺陷难以扛起主力机的大任,它起码可以当一个 iPhone 的好备机,以及一个出色的随身智能相机。当然,我希望这么出色的硬件,vivo 可以想办法把体验做得更加统一,优化做得更到位,在工业设计上体现更高级的质感。也许很快我会把主力机换回 iPhone,但希望下一次我有冲动用 vivo 的产品当主力机时,它可以再次让我像这次一样感受到它的巨大进步。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