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速递 064 | 你没见过的社区文章、一周最热评、手机与相机的碰撞
2024-10-15 16:14:28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3 收藏

社区速递 064 | 你没见过的社区文章、一周最热评、手机与相机的碰撞

除了首页时间流和侧栏的精选展位,少数派 Matrix 社区还有很多优秀内容因条件所限无法得到有效曝光,因此我们决定重启 Matrix 周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更多社区内容、作者投稿新玩意呈现给大家。


🔥一周热评

来自文章《城市漫步指南:东京》

淡纽 (+1) 今年清明前后去的东京+镰仓+箱根,对本次旅行的好感度同样非常高,有些不同的是我们两个女生超级更侧重购物,东京好逛又好买,镰仓我们一路终点到了藤泽,还意外入手了一台好价拍立得;旅行结束有点意犹未尽,准备明年再去一次,然后就申请多次往返啦

来自文章《超级小陶风味的技术黑箱——聊一聊iPhone 16 Pro》

文某君 (+0) 写得好棒!尤其是关于 Camera Control (下简称CC)的评价。

如果主要是 AI 入口,为何要加入滑动和压感?毕竟启动 Siri 视觉识别只需要一颗简单的按键就够了;至于其相机控制功能,用滑动和压感来控制相机参数的效率之低应该是能在设计原型阶段就发现的(还不如只保留一个物理快门的功能)。

深入一些的话,传统的相机在肩部设置物理快门按键,是因为相机更接近一个「砖块」造型,物理快门键和手柄的设计都是与握持姿势呼应的;手机则更接近「卡片」造型,握持姿势本就和相机不同,没有必要在区区几毫米的边缘上生搬硬套一个属于相机的按钮。

退一万步讲,出于苹果一贯区分阶级的做法,标准版为何也要上一个全功能的 CC 按键?目前看到大家一边倒地说它鸡肋,我倒是希望标准版的 CC 键仅仅是一个物理快门键了。

能想到的合理解释只有:(1)用 CC 来启动 Siri 视觉识别时,可能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变焦、确认的操作,刚好对应 CC 的滑动和触控功能(虽然这样操作的效率和舒适度仍然存疑);(2)CC 代表了苹果对实体按键交互的未来思考,今后的 Apple Watch X 侧面可能仅有一个这样的按钮;或者 iPhone 的某一个侧边上集成多个这样的按键,以达到视觉上几乎「无按键」的平整度。

来自文章《重新认识读书这件小事:谈我的「读书之道」》

Alei (+27) 关于烂书部分跟自己想法不谋而合。之前网上有过一阵讨论,大概就是说之前看过哪些烂书,当时自己多么傻X;以及嘲笑别人读的书太烂,自己读的够好。

但实际上,不经历烂书,根本读不出好书。谁都是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根本没必要不好意思自己曾经读的烂书。

意识到之前读的够烂说明自己一直在成长,就好像有些坑不跳一跳,哪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潘誉晗 (+8) 不一定要获得什么,真好啊。

我家里的书大概是三千多本,有时候在其他的sns上,会有人问满墙书柜好不好,然后我就会分享我家的书架。很多的人会说尺寸多少啊,看着很适合,但是也遇到过一些问「看完了吗」「记住多少」。大学时代看到这些我会很生气,现在我不气了,也不想着要证明自己看多少了,直接「一本没看,买来装逼」。

Layton (+7) 感谢分享,文中对于时间之广的看法很是赞同,很多旧的技术书籍没事我也会重新翻翻看,常看常新。

关于 AI 总结与视频这个引子有些个人看法,虽说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1. 有关 AI 总结:总结的效果更多限制的是成本因素,使得现在视频总结大多都是基于 STT 音频转文本后进行AI总结,但其实想要做的更好还可以对视频进行「关键帧」提取,一起送给AI,他同样可以理解 meme,甚至还可以给你解释笑点在哪里。其次「总结」必然面临信息压缩,也就不会存在完美的总结。但是未来趋势肯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总结,我能想到的应用场景例如「将流行视频讲给盲人听」、「自动生成视频进度条」、「恐怖视频高能预警」等。

2. 有关视频与文字:视频的好处在于结合图像、音频提高了「信息冗余量」,使得信息更加准确、容易理解,(文中的熵增则有些不太能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文字比视频信息密度高,同样你看一篇论文肯定要比看作者发布的讲解视频累的多,但是收获的信息同样也会更多,而快进功能个人粗浅认为只是为了快速略过你已经理解的冗余信息而已。因此看视频与读书方向不同,例如我自己学习一门新技术就更喜欢看视频或者找图文教程,而不是去干巴巴的看对应的大头书,这样可以让我更快上手,而不至于被更多细节信息所拖累迷失在文字里。

来自文章《如何用 4 到 6 个月从零基础自学过 N2》

SIMON_ (+5) 推荐想提高日语口语的朋友这本书《シャドーイング 日本語を話そう》。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进阶者都很有帮助,只要每天跟着读20分钟就行。

来自文章《城市漫步指南:掠过七月的曼谷》

hullopanda (+1) 7月初我也在那边,Vesper 和 BKK 喝起来当然非常好,但是也没有特别惊艳,可能是并没有那么相熟,有老朋友带着去逛,vesper和Martini这类偏靠温度控制的酒,偏柔和了,没有那么dry。相比之下我在毛利桑和他徒弟那边喝的dry martini就更惊艳更有意思,温度变化会有风味变化,重新冰镇后还能恢复到最开始的风味。tips:vesper旁边的热炒店还不错。

Kam (+0) 新马泰走了一转之后,确实觉得泰国是一个很适合旅游的地方。最搞笑的是去年公司团建一群人待了5天,基本每晚扛一箱啤酒在房间聊八卦到凌晨。另外比较推荐跨年的时候去游船看烟花,挺有气氛的

来自文章《仍是那颗「恐怖游戏」桂冠上的明珠:《寂静岭 2 重制版》游玩体验》

PostMeridy (+15) 上了 PC 平台,寂静岭是什么天气可就由不得你 KONAMI 了 🌚

so1ar (+1) 有时候优秀的游戏其实和开发商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这个开发商碰巧雇佣了一帮足够优秀的开发者,开发商本身该烂还是烂。之前在油管上看到了水果忍者最初的开发者自述当时开发游戏的经历,虽然他在视频里没有抱怨老东家,但是事实上他的老板在赚了钱以后开始胡乱干扰游戏开发,到后来甚至直接开除了所有和老板意见不合的员工,在没有了这些优秀开发者后,工作室就只能吃老本了。

来自文章《如果 Zune 还活着,它应该长什么样子?》

HC_Gio (+7) 作為在 2024 年撿起 Network Walkman 享受著 12 音分析帶來的驚喜的人對有人在這一刻提起了這個技術感到欣慰。

文某君 (+4) 看到 1/3:写得真好

看到 2/3:啊?《当代学生生存手册》也是你写的?!

看完:果断下载,代替 iTunes 听歌用

板斧 (+2) 对着 Vista 的毛玻璃效果无比兴奋,那太是我了

来自文章《让洗衣不再为难:看标签选购适合自己的洗衣液》

少数派44228676 (+27) 现在卫生条件改善很多,可见的灰尘、泥土和脏污已经非常少了。大多数人穿衣服最多就是有点汗水和油脂

但汗水是不脏的,只有和灰尘混在一次才脏。油脂也不脏,只有滋生细菌之后,产生的各种成分(比如硫化物)会散发味道

所以我现在洗衣服基本不放洗衣液,我放广谱杀菌&定向杀菌的消毒液 + 香氛珠。消毒液用来杀灭常见的细菌和容易传染的细菌。香氛珠上味道(衣服虽然已经洗干净了,但闻到布料本身风干后的味道,还是会让人心理觉得不干净)

如果每次都放洗衣液,衣服不断被化学品洗来洗去,再晾干晒干,反反复复挺伤衣服的。我好多短袖,不管什么材质、贵的便宜的,基本上一个夏天就洗废了

今年我就用的这种洗衣法,一个夏天过去,衣服跟新买的差不多,领口、下摆不卷边,版型不松懈。洗完也不粘腻

而且因为用了消毒液,晾久了不会发酵怪味,穿久也不会发酵汗味。以前用洗衣液洗衣服,洗完很干净很好闻,夏天上午出汗怄半天,下午衣服就发酵汗味了。明明我每天洗澡,每件衣服穿一天就洗,还给外人觉得我不讲卫生

来自文章《初探 CPE、MiFi 和物联卡:5G 真的有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小小小隼 (+19) 「希望你能记得,在家庭宽带进入「万兆时代」7的当下,4G 网络的普遍速率,仍只有不到百兆;限速 30M 的校园网,仍然比比皆是。」

4G 理论速度是300Mbps,而奈飞、d+、apple tv+这些国外流媒体的4k双杜比的最高码率也才20Mbps左右。结论是4G完全够用。至于现在4G速度不够快,以及你所说的校园网30Mbps,这些都是生意,不是技术的必要性。

SysErr0r (+10) 中兴F50唯一真神。至于剩下那些产品,价格太不合适,算下来真不如淘个 2 手 5G 手机开热点。有的 MiFi 产品一千多,甚至不如买个全新的红米……还能当遥控器使。当然,有些卡片在手机里无法上网,需要手动锁 NR,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来自文章《爱好的保鲜和培养:成年人也要好好活着》

常年奶叔 (+10) 我和老婆还有俩娃齐上阵,一起打黑悟空,一家人都是手残和半手残,竟然也慢慢的通关了,通关那一刻,全家大呼小叫。

赤道逆流 (+5) 我是个典型目标驱动型的人。因为喜欢看电影,给自己设定要看1000部电影的目标,在花了4年时间刷完1000部电影后,彻底不想再看了,过去的爱好变成了负担。所以保持距离,维持新鲜感是真的重要。

来自文章《一日一技 | 用 iOS 快捷指令和 AI,DIY 一个更好用的「闪念笔记」》

忽左忽右 (+4) 我用的是快捷指令加飞书的webhook接受消息再自动同步到多维表格,完美运行3个多月了,大概已经执行了400多条想法+任务,飞书的webhook+快捷指令大有可为,上述功能只是我的信息流与生活量化系统中最微小的一部分功能之一,每天我的手机大概会自动运行60多个快捷指令,手动触发十几个

阿帅的健康笔记 (+2) 借楼分享下我的快捷指令

手表上也能用的语音闪念笔记 支持同步到 flomo 当中,给 flomo 插上 AI 的翅膀,将手表换身为腕上私教

快捷指令如下

https://www.icloud.com/shortcuts/cd1d0d5ec56d4a15a8eb68bbec737c05

详细介绍参见:https://m.okjike.com/originalPosts/67025ce80b7442157327fecf?s=ewoidSI6ICI1Y2Y3OTI3ZjI3YTU1NjAwMTBmYmRhNmEiCn0=

📒社区摘要

🆕作者的新玩意

为了让作者的投稿尽快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调整了《新玩意》栏目中作者投稿部分的呈现方式和周期,作者投稿的「新玩意」后续会迁移至本栏目。投稿渠道与奖励方式仍与以往完全一致,详情参见文末。我们相信新鲜火热出炉的分享更能赢得大家的喜爱,也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踊跃投稿。

@JIgsaw:努比亚 Z60 Ultra 落后版

  • 入手渠道:京东自营
  • 购买价格:3400 CNY

上周,我的主力机红米 K20 Pro 再也钉不下去,只好含泪下单新手机。作为五年的 K20P 机主,我不可能接受得了异形屏,所以当下红米的旗舰 K70 至尊版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这时目光只能投向市面上唯一的真全面屏技术 —— 屏下摄像头。努比亚 Z60 Utrla(下称 Z60U)和红魔 9 Pro 两者之中最后选择了 Z60U,游戏手机那炫酷的外观我无福消受。

索尼 Xperia 那种保留黑边也不是不能接受,但类原生系统在国内实在水土不服,更别提没有国行保修也成问题了。

由于技术不成熟,屏下的摄像分辨率远不如挖孔,甚至可以说是座机画质。 我试着用前摄拍几张自拍,但相机前摄模式似乎自带关不掉的 AI 锐化算法,成品和预览差别巨大。
隐藏的效果更是有几分掩耳盗铃的味道,低亮度非纯黑背景下摄像头会非常明显地发绿,那些深色模式其实是灰色的 app 一打开就露陷。

哔哩哔哩 app(那个星形是 K20P 摄像头的反光)

屏下还会严重拖累屏幕分辨率。在这个低端机标配 1.5K、高端机标配 2K 的时代,Z60U 的像素却是奇怪的 1116P,据传年底将推出的第七代屏下技术才终于跟上 1.5K 的大部队。

由于长宽比更接近 21:9,本机在观看电影时上下黑边较窄;当然与之相对,观看常见的 1080P 视频时左右黑边相当显眼。

6000mAh 大电池带来的长续航确实不错,但也带来了被人戏称为「半斤机」的 246g 裸机重量。 从另一方面想,iPhone 16 Pro Max 也重达 227g,也算是在重量上冲击高端了。
机身后摄模组凸出,让我左手握持的时候食指不知道往哪放:如果拇指外的四根手指全放在机身右侧,未免重心不稳,给我一种随时会掉下去的感觉;如果把食指在手机背后伸直,又不免摸到相机镜头,留下痕迹……此外,本机还没有「极为先进」的 3.5 mm 手机孔。

手机搭载的 MyOS 更是个毛胚房系统,比起水土不服的类原生也只能说是「够用」,唯一的优点就是系统应用不带广告还都能卸载。但最致命的是,没有如 MiPush、HuaweiPush 这类系统推送服务,要想收到推送只能把 app 留在后台占内存。
所幸,Z60U 因为泄露的工程机文件还能够用 9008 模式解锁 bootloader。root 后起码能刷模块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注意:root 后掉 TEE,无法使用微信指纹支付 ),不过对我来说也就是更换全局字体(主题商店的字体收费就不说了,还字重不全、缺少字形),以达成我「使用宋体作为默认字体,使用楷体作为斜体字体」的习惯。

手机字体效果

最后,由于我完全不懂摄影,就不评价后摄光学参数,放两张拍的照片供参考:

总结:Z60U 是一款 除全面屏外无甚优点 的手机,即便你喜欢全面屏,也建议等年底的第七代屏下技术新机。

💬一派热议

在上周以及上上周的一派讨论中,我们聊了关于手机摄影与国庆假期拍照设备的选择,一共有上千位派友热情参与,十分感谢!

ZLNAEEZD (+53) 没有绝对的百分百准确、客观、真实的记录,无论是传感器、人眼本身的误差和极限,还是相机镜头有点脏。

我倾向于原厂相机「相对客观 」的记录下「相对真实」的画面,要风格、要个性、要好看美化等等需求,可以通过改变参数、改变相片风格、后期等手段来二次修改,即便可以把这些修改变成默认选项、变成直出的照片,但最好都能保留一份相对真实的底片。

原因:艺术家可以赋予照片更广泛的共鸣,爱晒朋友圈的人需要各种目的性的 P 图,但对最广泛的普通大众,一张照片的意义,不是这张照片让陌生人喊一声牛 X,而是对个人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照片本身(像素、画质、构图、毒德大学等等)带来的,而是照片记录的那个时刻、那件事、那个人带来的意义。

文艺点的说法 —— 我们无法判断一个瞬间的价值,直到它成为回忆。

所以基础是快速、相对真实的拍下那张照片,拍到比拍好更重要。

东墙 (+41) 讲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上次给一个黄疸的患者拍照,iPhone 拍出来的照片完全能看出黄疸的特征,而用某国产品牌拍出来的就是一张白白嫩嫩的人像,完全看不出是个黄疸病人。不禁就会想用手机拍出来的你真的是真实的你吗?我不反对美化照片,但为什么不把美化的过程交给用户?按下相机快门的时候就呈现尽量真实的画面,如果用户想,再自行一键美化不就行了。

爱斯基摩虹 (+1) 支持一键出片,同时提供保留真实底片的可选项。这个方面 Apple 的 Live Photo 做的很好,既还原了前后几秒的拍摄场景,又针对关键帧做了 HDR 轻度优化,同时支持自定义关键帧。针对一键出片功能,滤镜的风格预设也需要与时俱进,涉及到审美和算法的融合,不是人像一概美白磨皮、风景一概饱和度拉满那么省事的。

黑桃伍 (+0) 我个人偏向于精修明暗关系,系统自动帮我保留暗部细节防止过曝,以求更加接近人眼所观察到的世界。同时粗略调整色彩,让色彩看起来更自然,补足手机摄影的短板,但又不至于娇艳欲滴。

有想法的用户可以自行调整,不想 p 的用户也能感受到拍照时的情绪。

缝纫机动队 (+72) 平时用手机。

更追求随拍,由于手机是必须带在身上的,加上手机的便携快捷,那些稍纵即逝的好画面往往出自手机而非相机。

关于手机和相机谁超过谁这种问题少问,因为都没有可比性,各有千秋优势的两类事物。我比较倾向于使用手机拍摄,原因是轻松。

拍照最好的应该是安卓手机里挑吧,不过后期软件生态和国内的易用性还是 iOS 更好。iPhone 16 PM 到手,可以说拍照比我的 iPhone 14 PM 提升较大,主要集中在长焦的质感,超广角 4800W 画质并没有主摄升级 4800w 差异那么明显。

关于手机怎么拍照?虽然有点跑题,但套用昆丁导演的话:「你不需要知道电影应该怎么拍,不需要上学,不需要知道用什么镜头,40mm 还是 50mm,去他妈的这些狗屁,跨界啥的,这些都不重要,只需热爱它,用你所有的心和足够的热情,你会不由自主地拍出一部好电影!」

附图使用 iPhone 16 Pro Max 拍照。

快乐粉河马 (+20) 有了小米 14U 之后,除了录像基本不会使用 iPhone 了。

14U 作为出行相机的替代品已经基本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偶尔还能充当 iPhone 的充电宝 / 备用机,提供了满满的旅行安全感。同时安卓超强的续航和快充真的是把我震撼到了。。

不过 14U 除了拍照,其他功能我也基本不用,这个定义成手机还是相机好呢?

以下全部都是原图直出,实在太方便了。

JOSCAR (+19) 手机成像效果不佳又想相机便携好拍,每次带着我的 GR3 出门的时候都会感慨:买得好啊!

Tp (+12) 带我新买的相机遛一遛🌝

淡水柑橘 (+11) 过去每次出门旅行都会带几十斤设备,单反、镜头、三脚架、电脑都带上,恨不得每天背着摄影包走两万步,当天熬夜修好图发朋友圈。

但现在越来越觉得如果不是新疆西藏这种,或者出国旅行,带个卡片机就完全够了,放下那些拍大片的执念,轻便出行,整个旅途都轻松了很多。

虽然现在手机摄影很多方面都强过卡片机,但在传感器尺寸、画质、焦外这些方面目前即使是卡片机也还是有一定优势。

lh (+6) 13 mini➕gr3x,主打轻便舒适

少数派_836106 (+4) 带手机。国庆出去玩儿,重点还是一个「玩」字,用手机记录足够了。

相机一般用在需要更好的画质和性能的目的上,不管哪个都跟「玩」远了不少。

话说,如果真想拍什么大片儿,甚至严肃创作,那就不要赶在国庆节假期了吧。

simoncrazy (+2) 手里的正经相机只有一台老古董 D300s,尽管成像质量还有老机皇的底子,但便携性成了带出门的最大障碍。自从手机换了 Xiaomi Ultra 系列之后,就彻底打消了带单反出门的欲望。随手拍就能获得远超单反的拍照体验,对于记录生活来说再好不过了。

不过 Ultra 还是太重了,后续在考虑要不要换成拍照素质不错的小手机 + GR3 / 黑卡的搭配。

少数派 21506684 (+1) 1 、没有相机的时候特别想拥有,有相机的时候发现手机也还行。

2 、在手机上看照片都差不多,但是放在电脑上看,相机拍照的质感太好了。

3 、很多时候不论手机拍的,还是相机拍的,除了发朋友圈的几张照片,大部分都躺在硬盘里。

4 、便携机还是要有一个的,得闲时出门扫街,感受一下生活很有必要。

少年派少年 (+0) 国庆拿着手机去了一趟四川欣赏了九寨沟的山和水,无奈天公不作美,遇到阴天和雨天,没有相机,所以基本上旅行只会带手机出门,但是在行程中发发现不少人依然会拿着相机让我觉得相机是不是拍出来照片会更好。

结合真实感受就是,在 1-3 倍镜手机成像质感,图像清晰度,颜色,甚至也不输相机,直出相片都基本达到一般人想要的,在光线充足,风和日丽天气下,只要你具备良好的构图能力,我相信基本上手机就是出行旅拍最好选择,加个手持稳定器拍照录像足矣,但在长焦方面那应该是没办法和能更换镜头的相机进行比较。

zento (+0) 之前会带 13 Pro 加 a7m3 甚至还有无人机

这个国庆带 16 Pro 后尝试不带相机,感觉还凑活

古德 id (+0) 这事就是个出门一瞬间的感觉

二条 NIJYOU (+0) 出去玩对我来说从目的出发,为了拍照就用相机,为了玩就用手机。

如果为了精装我的朋友圈,为了出片那就是得相机,爬山拍风景照我甚至会背着无人机和又大又重的长焦,当然我没有专注于拍照的旗舰手机,我也不指望手机的长焦的画质和虚拟的景深效果能达到我的要求。但如果为了爽爽玩谁会带相机,我的好照片不一定是靠相机拍出来的,拍得到永远比拍的好更重要,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手机在我看来抢占的是傻瓜卡片机的生态位,和相机并不是排斥的关系,它可以很好的补充日常的拍摄需要。身边在手机摄影投入兴趣的朋友,最后都会转身投入相机甚至胶片的不归路......

ZLNAEEZD (+0) 现在出门溜达或者游玩都是用手机。原因 3 点:

  • 便携、随手 —— 手机本来就要带,没有增加任何重量;小巧,口袋里就能装下;相机 app 启动速度也快。
  • 低调 —— 人的角度,所有人都带着手机,都在用手机拍照,大隐隐于市,使用相机的人占比少,越发突兀;器材本身的角度,99% 的相机对比手机都更突兀显眼一些。(内向的人觉得相机突兀显眼,太尬;喜欢秀的人,喜欢用相机、喜欢长枪大炮、喜欢别人对自己多看一眼 —— 不同性格的人,对同样的事情完全是不同的感受)
  • 易用 ——3 摄像头,多个焦段,取景构图更方便;计算摄影,无论是直出还是修图 app 简单后期,都比相机的原片或者修图更简单。

工作原因,摸过佳能 60D、6D、5D5DEOS R,认清了自己,我其实没有那么喜欢相机和摄影,我喜欢的仅仅是给平凡的自己留下一点记忆,有个记录就行。自己买了理光 GR,但确实难以驾驭。(如果重来一次,我会选黑卡 7)


📢:今年的双十一已经开启,如果一时想不起来家里该添置什么尖货,欢迎访问我们往期的周报整理的《X月买了啥系列》: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92935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