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篇征文的投稿赛道为:效率有心得。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前言
2019 年 12 月,我开始尝试着将个人笔记从 Evernote 迁移到 Bear,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随后陆续将我个人信息管理中所使用的相关应用一并迁移过去,试行两个月至今,使用 Bear 的工作流程不断迭代,目前感觉运行良好。
本文基于以下前提:
- 我主要在 MacBook 上使用 Bear,难免会有时使用键盘进行 cut + paste 的非优雅操作。iOS 版本则主要用来查看。
- 使用 Bear 管理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学习笔记等输入性的文本信息,少量截屏图片和音频文件,没有 PDF 文件或视频文件。
- 我无需和他人协作,纯粹使用 Bear 进行我个人的信息管理。
从 Evernote 迁移:不再为分类管理而困扰
一直以来我是 Evernote 的付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始终有个问题困扰我,那就是分类管理不善。随着笔记增多,标签也日益增多,以至于笔记条目难以整理,难以搜寻。这种情况同样也出现在我的稍后读 Pocket 和滴答清单的使用中,最后标签多得让我的分类系统崩溃。有朋友可能会说,你可以使用搜索框查找笔记呀。但我个人的习惯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搜索,我更倾向于打造一个清晰的分类系统,能让我按图索骥的去找到相关笔记。我也一直想要找时间好好研习一下,怎么构建文件夹和标签系统进行分类管理。没想到使用 Bear 后,这个问题居然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嵌套标签体系和文章同时呈现
在 Power+ live 中,少数派的编辑们提到使用英文字母作为标签开头,输入时能让标签有很好的 auto complete 效果,从而在已有的标签中进行选择。在 Bear 里,它的界面设计是标签体系和文章同时呈现的,能让用户清晰地知道所有已存在的标签。这样一来,为笔记设置标签就方便多了。打个比方,以往在 Evernote 里设置标签,好像是闭着眼睛投篮(如上图,要查看 Evernote 的所有标签,需要跳转到单独的一个页面,在浩如烟海的标签中搜寻),而在 Bear 里为笔记设置标签则像是对着球门罚点球,一目了然。
因为嵌套标签结构,我不用再纠结是该放哪个文件夹,还是该设定什么标签;因为这种界面设计,我可以同时看着我的笔记,思考它该放在哪里,或者该怎么在已有的标签基础上重新调整。我通常在 Untagged 里新建文章,然后拖入到相关的标签里去。这样设置出来的标签是克制的、即时迭代的,不会轻易的增多。随着存入的笔记增多,我也能轻易的批量修改标签,逐渐迭代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标签系统。当然,标签设置的方法论以后有空还是需要学习的,只不过这个问题目前并不困扰我了。
笔记应用的核心优势应该是优雅的记录与呈现
Bear 优雅简洁的界面就不用多说了。记录优雅,意味着我愿意写,呈现优雅,意味着我愿意看。
使用 Bear 后最大的改变是——我愿意在周末的下午,捧着 iPad,坐在沙发上去阅读并修改自己的笔记了。而如果仅仅是像我以往那样使用 Evernote,只是往里面存储东西,而并没有意愿去阅读回顾,那不就只是个网盘吗?
从 Quzilet 迁移:构建间隔式音频复习
Quizlet 是一款类似 Anki 的 flashcard 应用,因为其界面颜值高,我一直使用它来学习英语。相较背单词,我更喜欢背句子,单词放在句子里才能明确其使用场景。其实之前一直使用 Evernote 来这样复习,但既然它会员到期,也不想续费了,就将笔记一并迁移到 Bear。
与 Anki 的他用 该文作者不谋而合,我也和他一样使用 Evernote 来模拟 Anki 的间隔循环提醒,但我是使用音频的形式。之前使用 Quizlet 复习的时候,总是感觉有一种排斥感去做这件事。剖析一下自我,我想首先因为这些是旧知识,并没有新奇感来吸引我,其次, 视觉性地获取信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而这正是我们这个忙碌的时代所欠缺的,而音频这种伴侣媒介更适合我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正如现在播客日益流行且知识付费课程多数都是音频,那么复习笔记同样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步骤如下:
- 自己读一遍笔记文稿,将中英文录制成音频文件,存入 Bear。
- 为每篇笔记设定日期提醒,进行六轮复习。
- 每日接收到提醒后,在碎片化的时间段,例如起床时,健身时,开车时,听着音频复习。
六轮复习完后,就一定能牢记了吗?我并不指望。同样,我也不指望严格按照 anki 的算法,就能完全记住,但是我相信经过这六轮循环复习的闭环后,或多或少在我的大脑里留下了些许烙印。接下来我能做的就是好吃好睡,为这记忆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了。
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才是强化记忆的王道。这里要小小吐槽一下,Bear 没有内置的 reminder 功能,只能曲线救国地使用系统 Reminders 来解决,希望 Bear 以后能改进。
从滴答清单迁移:打造轻量级的个人任务管理系统
滴答清单是一款优秀的国产待办清单应用,各种功能很齐全。作为它的付费会员,我在会员期尚未结束就迁移到了 Bear。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些功能我用不上。我感觉生活似乎并没有因为待办清单的使用而变轻松,反而更复杂了。我的滴答清单里充斥着各种标签,五颜六色的文件夹,不断地修改任务优先级,还需日复一日地推迟各种已规划却未完成的任务事项。我开始重新思考适合自己的任务管理流程(以下基于我个人的情况撰写),如下:
个人任务管理与公司的项目管理不同
对于一个公司的项目管理,如果需要多人协作,那么为每个事项进行标注是必须的,因为需要在组织内达成共识。但对于我个人的生活而言,精力有限,每天两三件大事,六七件小事即可,总数量不应该超过十。那么问题来了,就这十件事情,我还需要为它标注优先级来提醒自己吗?我也并不忙碌得像大领导一样要将日程排满需要各种提醒,而那些需要日程提醒的,我也完全可以用系统的 Calendar 或 Reminders 来代替。清单记录的应该只是一些当日的突发事项,或例行的流程安排。那些已经成为日常习惯的,比如吃饭睡觉健身,就没有必要记在清单里了。
其次,个人的任务事项优先级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说,规划今天写一篇文章,这个事项是不紧急的,但如果此刻灵感来了,我难道不应该马上开始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去写作吗?那这样之前给它设置的优先级就无意义了。在规划范围内的任务事项,想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应该去做,大脑很诚实地发出信号,这就是你状态来了。四象限法则对厘清事件优先级是有指导意义的,但形式化的标注任务事项,于我而言却有点画蛇添足。
主观世界里有一大堆绝对的原则,客观世界里则只有刚刚好的行动。
《穷查理宝典》- 查理·芒格
深度工作才能创造价值
使用待办清单进行任务管理,让任务事项从无序变成有序,但大多只能处理一些琐事。如果是需要做一些创造价值的事情,那必须是需要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在《盗火》一书中提及,我们需要关闭时间感知,才能触发更多的创意想法。
构建具有扩展性的任务清单
基于以上思考,我并不需要大而全的各种功能,只要一个简简单单的清单列表即可。使用 Bear,我构建了一个轻量级的个人任务管理系统,如下:
- 创建一个总清单置顶,列出每日需要完成的工作,小事大事加起来尽可能数量在十个左右。每日需要完成的任务使用待办事项列出(方框打钩),每日晚间清零。一次性的临时任务用列表列出(小圆点),完成就删掉。
- 创建子清单,分为三类:todo (任务事项类)、article(需要写的文章)、read(进度类,比如 ProductHunt 的每日阅读)
- 直接在总清单中添加任务(Draft 添加到 Bear 也有相关动作)。合适的就当日做完,需要延后的就 cut + paste 扔到子清单。
- 集中精力在工作日进行深度工作,琐事放在周末,除了有些必须得做的,其他琐事就凭当时兴趣挑着做。
按照这个逻辑,Apple notes 也应该可以,可是我曾经用过一段时间,发现清单一旦增多了就难以管理。这里我很欣喜的发现 Bear 提供了 链接笔记 功能,调用子清单就无比便捷了。
常规的寻找笔记条目,需要先点开侧边栏,然后在一大堆文件夹或标签中寻找,有时让我觉得宛如在迷宫内行走,而在 Bear 里调用子清单感觉就像是学会了穿墙术,可以自由地在这个系统内进行穿梭。我今日不需要执行子清单的话,页面干干净净,如果到了周末,我想看看周末该干啥,只要输入 [[Todo
,就能看见一系列的子清单让我选择,如下图。
写在最后
我崇尚极简主义,所有的 app 界面我都希望是最简洁的,比如我的 MacBook dock 上常年只有 8 个图标。极简主义有一句话:Less is more。在使用 Bear 构建扩展性清单的过程中,我想到了另一句话 Less to more 来阐述我对极简主义设计的理解。
Less to more.
Less 意味着界面简洁,让用户更易于聚焦注意力,more 则是那一系列复杂的任务。用最为简洁的界面去完成最为复杂的任务,以有限通往无限,优秀的设计界面就是一座桥梁。
虽然打造 All in one 的 app 并不会让人觉得那么完美,但改变自己现有的工作流程,使用一个 app来完成多种任务,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感觉好似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我信息管理系统里的诸侯国割据,避免了工作时不同 app 之间的切换所带来的干扰,也有利于让信息流在一个系统内畅通无阻。
《人类简史》的作者说,未来人类将进化到神。既然是神,我想那一定是从信息的角度来看是无所不知的。千百年后,当后人回顾我们这些老祖先在折腾这些笔记管理 app,拓展自己的大脑记忆边界,这在历史上应该算是从人入神的一个里程碑吧。
一个优秀的工具,能让你在提升效率之路事半功倍。你是如何通过这些工具,技巧提高生产力,改善自己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