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3月31日,刚当选国务院总理两个星期的朱同志乘着专机抵达英国伦敦,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开启了其作为国务院总理的首次外访。
彼时,他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当着中外记者庄严宣誓:“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地雷阵和万丈深渊不是虚言,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
内部来看,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经济处于较快恢复阶段,但是面对国企亏损严重、需求乏力、重复建设的困境,仍未找到一个能够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在推进国企“破三铁”、政企分离的改革的时候,副作用便是在当时引起了一轮下岗潮。尤其是在以国企为主的东北地区,由于下岗人数较多,逐步演变成巨大社会的政治问题。
诸多影视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故事,例如今年大火的《漫长的季节》,所以朱同志刚当选总理一个星期后,他就带队赴吉林省调研,并在长春召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四省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专门讨论如何下岗再就业工作。
外部来看,10个月前1997年7月1日,中国刚从英国手里收回香港,极大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然而第二天,亚洲金融风暴就席卷了泰国。
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大幅下跌。
汇率的暴跌也极大冲击了亚洲各国的外贸企业,许多大型企业接连倒闭,工人大规模失业,社会弥漫着一片萧条的景象。中国刚刚有点起色的经济,此刻也面临巨大的硬着陆风险。
朱同志就是带着这样的压力,踏上了这趟欧洲之旅,在英国访问的第一天,有记者在朱同志会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后问道:“这次访问有什么样的成果?”他“不客气”地回答:“我刚来,哪有什么成果。”
带着这样的心情,朱同志开启了本次伦敦之行的最重要任务。
4月2日,朱同志同欧洲联盟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在伦敦举行首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欧盟赞赏中国面对亚洲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坚定立场,特别是其不使人民币贬值的决心和继续进行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承诺。双方表示相信亚洲地区不但能克服金融风波带来的暂时困难,而且在实行必要的有成效的改革后,亚洲将会比以前更加昌盛。
这为隔年召开的九届二次人大会议上,宣告实现今年经济较快增长,必须首先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奠定基础。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最近一个月的文章,非常清晰地勾勒出了未来五年的经济运行画面,即以财政为主导的高质量经济发展道路。然而,在过去的多年里,我们已经习惯了金融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道路,许多人仍然没有摆脱这种惯性,仍然把资金作为风向标,关注所谓的北向和外资的动向,而很少关注政策的指引。实际上,在未来几年里,我们不再需要过多关注像高瓴红衫、贝莱德先锋这样掌握资金的大佬们,而是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发改委身上。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充足的现金都是通过发改系统来引导的。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政事堂2019
中方对欧盟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表示赞赏,重申愿在权利和义务平等的基础上,早日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双方同意,以确保就切实的商品与服务市场准入达成一揽子协议为中心任务,在未来几个月内努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进程中取得新的进展。
在搞定了欧洲以后,一年后的1999年11月15日,中美25轮谈判,六天六夜的谈判后,中美两国终于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市场准入协议。这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赢得“世界工厂”的赫赫威名埋下伏笔。
更重要的是作为中欧领导人首次会晤。会晤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并每年举行一次领导人会晤。
这种定期领导人会晤的机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确保双方能够以定期的方式沟通双方的政策,进行及时的对话,即使在疫情冲击的三年,中欧双方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会晤。
朱同志的这次外访欧洲之旅建立的领导人定期会晤的机制,在随后的20多年来,都给中欧双方在多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回报。截至2022年底,中欧贸易额高达8473亿美元,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而在第一次会晤的25年后,经中欧双方商定,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将于12月7日在北京举行。
图源:外交部网站
随着中美旧金山会晤的进行,中美关系迎来缓和期,继上个月中日韩外长会晤时隔四年后在韩国釜山再次举行,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创造条件,加紧相关筹备工作。
站在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的重要节点,时隔四年首次举行的线下中欧领导人会晤将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
图源:视觉中国
例如:21年已经完成谈判但未被签署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例如中国对德法意等欧亚六国试行单方面免签,后续的双向面前,例如近期闹的沸沸扬扬的欧盟针对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的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