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1:成交量是股市当中最重要的知识,量在价先,成交量的变化反应了市场供需的变化,进而导致价格随后也发生变化。成交量的变化,还能够反映出市场的活跃程度和参与者的情绪,是最不能忽视的观察指标。
提示2:相关内容主要以普及基础知识为主,部分为自己所写,部分参考成熟的知识体系,由于内容过多,会分成多篇发布。由于同样不涉及太多的战术模式,还是知识的普及,所以对量价已经有所认知的朋友,请不用浪费时间。
下面进入正文:当心放量的陷阱
1、对倒放量的陷阱
在A股当中,放量是容易通过人为制造的,而缩量相对较难,虽然我们常说量在价先,量增价就会涨,但实际上放量经常是充满陷阱的。
最常见的放量陷阱,就是对倒、对敲。
我们先来了解这两种手法,它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对敲,指的是主力在多家营业部同时开户,通过自己管理的多个帐户之间进行买卖,通俗地说是自买自卖,左手出右手进,筹码从甲乙两个(或是多个)仓库之间来回倒。
对倒,则是指主力与主力之间通过协商,一方把筹码倒给另一方,通常发生在某一个价位区域,但实际成交的价格与协议的价格有一定的差异。
也就是说对敲是主力一方自己的行为,而对倒则是多个主力之间的协调行为。
(1)目的
主力利用投资者“量增价升”的惯性思维,制造虚假的交投活跃气氛,并在日线图上呈“价升量增”的做多形态,吸引场外跟风盘进场,从而达到趁机出货的目的。
主力利用这种手段,过去一般是为了吸引散户跟进,随着形势的不断演变,现在成为一种常用的操盘手法,基本的目的就是建仓、拉升、洗盘和出货,但是整体上,利用量能陷阱进行出货比较常见,因为对倒的功能就是出货,主力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倒进行大规模的出货和阶段性减仓。主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出货动作,对倒买盘出现,吸引资金跟风,这样才能爆量,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出货,一般多出现在已经有大幅上涨的后期,可变盘下跌过程中。
(2)特征
搞乱盘中投资者的看盘思路,使其形成错误的判断,通过自买自卖产生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吸引投资者的眼球,让投资者认为行情即将来到而买入。
常见的形势,就是出现买卖单大笔成交,股价却不动。另一种就是通过对倒形成大量买单涌出的假象,但是股价却不涨反跌。
一般在盘口买盘和卖盘的前面位置,比如买一至买三,卖一至卖三等,会出现大量卖单和买单,让成交量急速升高,推动股价也快速上涨,但总是盘中富贵。
有时候主力也会先挂一笔上千手的大卖单,然后再分几笔将其买进,此后股价会短暂冲高,但是很快就会冲高回落。
比如皖通高速这只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之后,出现高位放量的行为,当天股价看似涨的,但主力却通过这种放量的假象实现了出货。在分时的盘口当中,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主力的大买单或大卖单,通常都不挂在买一或卖一的位置,引诱投资者跟风买入。
2、缩量阴跌
利用缩量阴跌方式,缓慢的出货,投资者丧失了警惕性,就错过了及时止损出局的最佳机会,一步步就进了深套的陷阱了。
3、逆市放量上涨
这种股票是通过逆市来吸引人的眼球,平时长期在一个平台或者箱体内波动盘整,并不起眼,但是当指数大跌的时候,很多股都在下跌,它却不降反升,放量上攻,很是吸引人。就让很多投资者认为它一定是有什么利好,或者即将发生反转,于是跟进买入。
但实际上个股虽然放大量了,却只有一两天短暂的行情,之后就加速下跌了,导致很多当天跟进的人套牢。
比如国际实业,在5月23日放量大涨,当天指数却是大跌的,两市3723只股票下跌,其中沪指大跌-1.52%,这只票却放量大涨,很是吸引人,可是好景不长,随后该股还是重新回到下跌通道,继续下跌。
4、业绩报告期的放量陷阱
业绩报告的节点,也是主力容易去利用的节点,A股中有年报、中报和季报,上一年的年报,要求在次年4月30日之前披露,中报则要求在当年8月31日之前披露。尤其是年报,由于时间更加充裕,主力最容易利用与操作。一般上市公司的年报在公布之前,肯定是事先做出来了的,只不过是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发布,很多主力能够通过不同的手段,知道一些消息的,一些有实力的机构,甚至可以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
所以年报出来的时候,往往是主力借势的最佳时机,年报有利好,也有利空,由于主力提前有所了解,常见的情况就是主力提前制造大量的买卖盘,形成成交量激增,股价也迅速上升的走势,使投资者误认为年报一定会有利好,从而跟进买入,股价在年报公布前顺势的放量上涨,主力则趁机减仓或者出货,等股票实际公布年报的时候,就算是有利好,可是主力已经借利好完成出货了,甚至有时候如果业绩大幅下滑,或者暴雷等原因,股价还会立即大跌,甚至连连跌停,让之前参与的投资者套牢其中。
比如三孚新科,年报未公布之前,股价放量上涨,大有反转的态势,但是在4月25日年报公布,业绩爆雷,次日该股就开启下跌,至今仍然还在下跌通道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