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ChromeOS、二合一:聊聊 Fydetab Duo 的三个关键词
2022-11-25 14:34:0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31 收藏

本地化、ChromeOS、二合一:聊聊 Fydetab Duo 的三个关键词

之前在 新玩意 121|少数派的编辑们最近买了啥? 中聊到了 Fydetab Duo 这款新奇的设备,每当这个 时候我都会庆幸,这个市场上还有新面孔出现,不断跟进时代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主力使用,我感觉这台设备能聊的点还挺多,与大家分享一下。

硬件:一款扎实的二合一产品

拿到 Fydetab Duo 的第一感受是,它比我想象中的「平板」要更沉,这和它系统上鲜明、轻快的设计风格形成了强烈反差。单设备的重量就达到了 754 克,加上配套的磁吸支架与磁吸键盘盖后则有 1325 克。

这个重量单独背出去使用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想同时再背一台笔记本电脑,可能就有点吃不消了。所以对于 Fydetab Duo,你可以理解为它形态上接近大号 iPad Pro,而在价格上更接近于基础款 iPad 或 iPad Air。

Fydetab Duo 亮屏的一瞬间,我立刻想到了曾短暂使用过并且让我念念不忘的 TNT go,两者拥有类似的文字渲染技术,显示汉字扎实清晰。Duo 的这块 LCD 屏看上去更加通透清晰一些,最高亮度来到了 500 尼特。虽然不比我手上另一台 iPad Pro 2018,但整体的观感比我的 iPad mini 6 要好不少,也无果冻效应。后续的体验也更加证实,无论是办公写稿、微信读书,还是观赏 4K 视频,这块明亮的 LCD 屏幕都为整体体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是其最为出彩越级之处。

最高频场景其实是微信读书和笔记应用左右分屏

亮完屏幕后我才开始端详起 Fydetab Duo 的外观,银色的一圈金属边框设计没有特别出彩,好在给人一种连贯之感,设计上机身背部一条塑料让我梦回 Pixel C,可惜不会亮,猜测可能和增强信号有关;左侧边框集成一个 Type-C 接口、3.5mm 耳机接口、音量按键以及 SIM 与 SD 卡槽,顶部的电源按键集成指纹识别,接口功能性上应该给挺足的了。我个人倒是希望能出一个 Pro 版本多一些 Type-C 接口,多 C 多漂亮。

Duo 之名应该来源于所谓的「二合一设备」分类,如果你像我一样是先熟悉 iPad 等平板电脑,接受「在一块屏幕的基础上添加屏幕支架、键盘盖等配件」这样的设定,应该不会对 FydeTab Duo 的形态感到陌生。比起将支架与机身融为一体的方案,我还是更习惯它这样完全的分体式设计,配件损坏的话我也可以单独购买更换(用了一个多月,边角开始出现磨损,后续的照片应该可以观察到)。

最大角度
办公室光线环境复杂,可能颜色展现上不一定准确,见谅

我拿到的是红色版本,绒面朝外吸附,支架的阻尼感非常不错,立起来后非常稳固,手指可以放心对屏幕戳戳戳;角度可以无极调节,最大可以支持到几乎垂直于机器。

键盘盖内层的处理工艺我还挺喜欢,滑溜溜又带点阻尼感;键帽看着略廉价,但是敲击的手感还不错,键程适中,敲下去还是能感受到明显回弹的。键盘手感方面我并不专业就不过多做点评了,能够满足我的日常办公就行。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键盘盖使用时可选两种角度,敲着都挺稳固,但我更偏爱完全平放。

两种角度

这块触摸板只有下半部分可以按下去,而且感觉也是松垮不够干脆,是整个环节中我认为最需要改进、应该也是新入局厂商最难克服的一环。主要问题是外接显示器会有误触的问题,在下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漂移,平时带进会议室用又感觉好像一切正常,因此我外接显示器使用时一律外挂鼠标和键盘。

包装中还有一支手写笔,可以随时收纳在键盘盖的一侧,拿起就能写。手写笔使用之前需要装入 9 号电池,从这种设计来看应该是较为传统的电容笔,不需要任何蓝牙配对过程、续航也极佳,笔尖在屏幕上的阻尼感也不错。唯一令人可惜的是延迟相对较大,写代码之余偶尔画个流程图、打打草稿整理思路够用,也可在触控板之外辅助在屏幕上精准触摸;如果能忍受这个延迟的话,在 Sketchbook 上临摹画画、截个屏批注一下也 OK,但我并不建议用于长时间手写笔记。

对了,手写笔、键盘盖和支架都是包含在产品包装中的,不需要用户另外购买,开箱就是完整的体验。

除了这些上手就能感受到的点,在几个星期的使用后,我发现续航成了另一个优点。以往类似形态的设备,官方参数基本都会标注 10 小时使用续航(Fydetab Duo 也不例外),可一旦和正经事儿扯上关系,续航就会大打折扣,实际办公续航基本在 5 个小时左右。Fydetab Duo 倒是真的可以在室内 Wi-Fi 环境下达到扎实的 10 小时续航,我猜测可能因为系统本身相当干净轻量,且浏览器对于标签页的资源开销管理已经高度成熟,设备本身搭载的也是基于 8nm 工艺的 arm 芯片(RK3588S)。

聊到这颗 RK3588S 芯片,感觉还是不可免俗地要念念参数:CPU 方面,4 颗 A76 大核心以及 4 颗 A55 小核心,参考 8nm 的工艺制程,CPU 的性能总体上来说与前几年的骁龙 855/微软 SQ1差不多,可能得益于平板的设备形态,在性能释放上占据优势。GPU 方面就有意思了,采用的是 8 Gen1 同代性能大跃进后的 arm 公版架构,只不过用的是定位中高端的 G610 而非旗舰 G710,好在两者的微架构是一致的,仅在命名和核心数量上有所区别(RK3588S 是 4 颗 GPU 核心)。这么看来,这块芯片重点还是放在了图形性能上,面对重型网页工具渲染起来压力应该没那么大。

关掉所有浏览器拓展,跑个 Speedometer 2.0 看看,该项目主要是测试在浏览器中执行简单任务(如搜索)等的性能

FydeOS: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Fydetab Duo 所搭载的是针对硬件单独适配的 FydeOS,数码爱好者对这个系统应该并不陌生,刚听说的朋友也可粗浅理解为经过本地化改造的中国版 ChromeOS(其实还有 开源 版本的 openFyde,喜欢的话都可以自己拿来刷)。

在许多年前第一次听说 ChromeOS 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仅有一个浏览器也算得上是系统?」结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就算仅有浏览器也已经能够完成专业领域的任务,像 Figma 这样基于网页的现象级产品就是最好的注解,VSCode 都推出了网页版,各类在线文档产品也把文档协作带入更多人的视野。而我自己也早已习惯于在飞书文档、多维表格中挪腾,使用 photopea 打开和修改 PSD 文件。对我来说,网页办公已成常态。

说回系统本身,因为有 ChromeOS 打底,经过多年的迭代更新,FydeOS 整体的稳定性和功能都已经达到了可以让人信赖的水准。Linux 子系统与 Android 子系统这两个重要的「生态挪用」特性也被 FydeOS 完整继承了下来,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拥有一个 Linux 环境,使用各类命令行工具批量处理文件;也可以把 Fydetab Duo 当作 Android 平板,下载手机上常见的第三方应用,休闲娱乐、助力网课。

如果只是单纯将 ChromeOS 去 Google 化,这系统并不需要花费多少笔墨介绍,然而 FydeOS 还是给了我一些小惊喜——本地化。

在 ChromeOS 上,用户需要登录 Google 帐号才能使用后续功能(如 Android 子系统),整个系统的使用体验基本就圈定在 Google 的生态内,包括浏览器拓展商店、Android 应用商店等,这对于国内用户来说既不现实也不可能。FydeOS 内置了一套他们自己的云服务,好在并不强求用户接入——用户可以在 Fydetab Duo 上使用本地账户登录系统,就好像传统的个人电脑一样。在我使用的这台工程机上,内置的 Linux 子系统与 Android 子系统也是创建本地账户后开箱即用的。

Tips:如果你想使用 Fyde 提供的网络服务,可以看看这篇人话版本的《FydeOS 会收集用户信息吗?》

除此之外,FydeOS 还内置了一个应用商店来代替 Google 的 Chrome Web Store 和 Google Play Store,包括他们挑选过的一些经过测试、可在大屏上施展的 Android 应用,值得推荐的 Chrome 浏览器拓展、主题以及相关的网络应用,以及出自 FydeOS 团队的 OneDirve/坚果云应用供用户挂载云存储。这个应用商店对于发烧友来说似乎有些多余(当然逛逛并不会失去什么),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绝对是进入系统后首先会打开的对象,算是撞入小众系统后的安心落地。这个应用商店也并非唯一选择,依然可以使用 Google 的 Web Store 获取最完整的拓展生态,或使用内置的 Open Gapps 工具打开 Play Store 生态的大门。

在整个初始化设置的过程中,我对 FydeOS 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友好」和「开放」:我想穿梭到任何地方它也不拦着,如果我想要帮助,它也会乐意搭把手。这种气质多见于社区产品,真是可贵。

作为半个文字工作者,我最担心的其实还是这类小众系统支持一直不太完善的双拼中文输入法。以我在使用的小鹤双拼为例,哪怕是 iOS 也是到 iOS 12.1.1 才引入,可让我好等。FydeOS 还未完善好这方面的新用户引导,导致我开机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使用 Github 上找的开源项目,后来才发现自带的「真文韵」输入法其实支持全拼和双拼(具体支持的双拼方案见下图)。真文韵输入法可以直接在 Chromium 浏览器和 Android 子系统中使用,它的实际使用体验,可以参考同样基于 RIME 输入法引擎,也就是我在 macOS 上使用的鼠须管:性能优秀、能满足日常办公,但并非开箱即用,词库还是要养一段时间才行。总体来说双拼输入已经不是我使用 FydeOS 的主要问题了。

其余几个本地化的点我就不啰嗦了,都比较细节,比如 Linux 子系统的镜像修改为国内的阿里云镜像、文件管理中内置了个 FyDrop 用于局域网的跨平台文件传输等。后者基于开源的 Snapdrop,实测速度和通用性都不错,我在 Android 手机上的许多配置和文件(比如游戏存档、AdGuard 备份等)都可以统统丢过去,迅速部署在 Android 子系统。

如果你想在国内使用 ChromeOS,FydeOS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是个「更优解」。

体验:本地化之外的惊喜

我的一个观点是,平板设备的功能上限和与之相关的体验,很大程度上要看配件,配件决定了这块屏幕该表现出什么样的形态。而且第三方配件生态繁荣,意味着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有许多物美价廉的替代方案。

我很清楚自己对于大屏设备的硬件要求和对应的使用场景,层层递进:

  1. 只有一块可以触摸的屏幕:对应的是偶尔的娱乐休闲需求,只能用来浏览影音,或是偶尔的浏览网页、看篇文章、手写笔记。
  2. 搭配上支架和键盘,支持应用分屏:对应的是工作外的所有需求,观看视频、长时间的网页浏览、IM 聊天等。
  3. 配有 macOS/Linux 桌面:对应的是所有需求,包括工作。

与我之前使用的 Android 平板、iPad 不同的是,Fydetab Duo 可以到第三层级,而且得益于 USB 3.1 接口和系统对高分屏的支持,如果是办公的话我更习惯外接显示器使用。近两年的显示器带反向充电和 USB 拓展功能的应该不在少数,不过我家里的那款购于刚工作之时,得要额外 配一款支持 4K 60Hz 的拓展坞,而在公司就不用了。

自带的键盘盖和触控板在外接显示器时就不是最优解了,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司,我都用少数派 K3 矮轴键盘和有线鼠标,手感和操控性上都会好不少,更接近传统桌面形态上的体验。我个人觉得美中不足的一点:Android 子系统安装应用时总是跳出来一个全屏窗口,这一点在体验上还挺割裂,希望能将安装程序窗口化。

虽然 FydeOS 会根据配件接入的情况自动切换桌面模式与平板模式,但我随后发现桌面模式对触控操作的优化也挺到位,如应用窗口可以一指自由缩放等,平板模式下反而需要频繁切换任务/分屏、呼出 Dock 栏,因而我鲜少使用平板模式。

接下来就是迁移工作流,总体上还算顺畅,主要是一些惯用的库或 IDE 目前仍旧缺乏 Linux Arm 支持,如 Pycharm 等,也难怪 VScode 在自带的应用商店里被列为 Essentials 的第一项。这个主要就是看各家对于 arm 生态的支持如何。以飞书为例,就可以直接在官网下载到 .deb 格式、支持 arm64 的安装包,双击打开后的安装过程也极为友好,与寻常桌面系统安装软件无异,不熟悉命令行的用户不用担心。

只是 Linux 环境中的输入法还要自己安装,无法使用主系统中的真文韵输入法,这就不够开箱即用了。需要参考他们的官方文档《在 Linux(测试版)中安装中文输入法》

初始化部署现场

我原先使用的浏览器拓展基本都可以正常迁移,这一点很重要,这里牵扯到数据同步的问题:我的书签和密码基本保留在 Brave 浏览器和 Safari 中,需要借助浏览器拓展来同步。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流程,我还会建议你顺带试试看 Raindrop.ioBitwarden 等书签和密码管理工具。

我还在自带商店里找到了几个专属 ChromeOS 的应用,挂上后用起来明显便利不少,比如 Keep Awake、Cog 系统信息查看、Caret 文本编辑器等,补上了一些桌面端功能的缺失。如果有更多实用的 ChromeOS 应用/开源项目,也欢迎你来评论区分享,诚心感谢。

拓展阅读:

在 Wi-Fi 环境下的待机测试,两天三晚掉了 60%,考虑到开了一堆 App 在后台,这个表现还不错。截至文章发布前,共收到三次系统更新,主要改进了系统稳定性与输入法体验等,本文体验基于 FydeOS v15.1-SP2 版本。

结语

凭借着 ChromeOS 打下的坚实地基,再加上用心的本地化适配和富有诚意的硬件,Fydetab Duo 才刚刚出生就已经站在了及格线上,对于我这样的玩家、极客发烧友或是企业用户来说足够稳定好用,而且未来的系统和安全更新也有保障,折腾上限也足够高。一番使用下来,我心里期望的,是市场上的大众用户对这样的系统、硬件产品以及背后的生态有更多了解,意识到除了 PC 和 Mac 其实还有第三条路径可选。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路中南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76978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