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季会员更新期间,不少朋友提出平时工作学习繁忙,经常想不起来手动点开会员板块,阅读会员文章;还有的朋友提出希望能看到一些更贴近近期科技动态的内容。
「派周报」就是因应这些反馈新设的栏目。我们将在每周五为大家汇总本周内更新的会员内容,并就近期一些热门科技事件进行评论和解读。对于尚未加入会员的朋友,也不妨将「派周报」看作一个了解会员内容的入口。
小处不可随便
如果你经常关注软件领域的动态,大概不难注意到近年来的一些「小」变化:
- 产品主页(落地页,landing page)越来越炫目,但看完以后仍然不知道这个工具能做什么、是怎样做的,很多时候连怎么收钱都要东翻西找;
- 产品帮助越来越简略,「帮助」菜单名存实亡,最多跳转到一个草草搭建的网页,惜字如金地介绍个别功能,很多选项、菜单和交互没有任何文档记录;
- 产品支持方式中,邮件和论坛的地位越来越低或者干脆取消,推特、Slack 和 Discord(国内则是微信和 QQ)等社交工具成了唯一的反馈渠道。
例如,前段时间,我试用 Arc 浏览器时,就一键三连地遭遇了这些套路:打开官网,赫然在目的是两千词的愿景陈述、创始人关于公路旅行的四千词小作文,唯独就是没有一张截图、一项技术参数。安装后,被新颖的界面所震慑,我点开「帮助」菜单,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知识的荒原 Notion 笔记页面。用了几天自觉驽钝,攒了些问题想请教团队,得知他们的主要沟通渠道是一个上锁的推特账号——别急,亲先申请关注,通过后就可以与偶像互动了。
这个情节是似曾相识的;近年不少「当红炸子鸡」Roam Research、Anytype 和 Heptabase 也或多或少以类似的方式伤害过我幼小的心灵。
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开发者做出这些选择可能也有各自的理由。例如,很多初创项目人手、经费都有限,主要的精力必然放在开发上,额外花功夫去打磨产品页、起草帮助文档,似乎有些不划算。客观环境上,一些品类也确实竞争激烈,迫使新选手在缺少实质性创新的情况下,通过诉诸各种空洞(因而也很灵活)的概念来装点门面。至于用社交平台充当反馈渠道,则可能有一定「赶时髦」、迎合更年轻用户和降低参与门槛的考虑,或者认为在一个聊天室的环境下更能营造出社区氛围。
这些实际困难或考量都可以理解,但开发者也应意识到,这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细节,如果为了一时的省事而草率应付,其实是在给自己日后制造麻烦。
例如,如果不能在落地页写清楚功能范围、适用场景和定价方式,用户可能在一知半解中,凭一时兴起而下载试用。最初,在喜新厌旧的心态下,或许还有不错的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用户发现产品的路线图与自己的预期渐行渐远、或者产品功能并不能让他们实现那个理想中的自我时,往往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近年,在一些效率工具的负面反馈中,常常能看到用户对产品的抱怨和对自己的失落交织在一起。如果宣传上从一开始就能诚实、不加藻饰地确立合理预期,这样受迁怒而产生差评的原本是可以大幅避免的。
帮助文档的敷衍也是不合理的。在各种标准、法规中,「软件」的定义就包含随附的文档和手册(参见 ISO/IEC 2382、《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如果不能交付一个相对完整的文档,可以说都不成其为一个完整的软件产品。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是事先写好的帮助、日后反复引用来得方便,还是每次临时准备答复来得方便?恐怕要做长远计算。
而用 Discord 和微信群这样的渠道构建社区,潜在的问题就更多了。首先,这种社交工具从技术上就是不称职的,真正有价值的反馈很容易在你一眼我一语的零散谈论中走失,羸弱的归档和搜索功能也不利于整理和追溯。所谓的社区氛围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假象:即时通讯的固有缺陷使然,用户之间一句无心之言,就足以引发连串不友善的讨论;开发者一句草率答复,就可能被脱离上下文外传、引起发酵——如果你参与用户群比较多,很可能就经常目击过事故现场。正因如此,技术社区每隔一两个月都会出现类似主题的文章,疾呼「Discord 是信息黑洞」「请停止使用社交软件手机反馈」。
纵向看,产品介绍、帮助和支持的问题,似乎随着行业的发展反而退步了;在这些细节上,早年的软件反而做得更好:
- 产品主页直截了当地列举功能和定价表,有专设的「截图」页面展示软件主要功能板块、菜单和设置项(而不是姿势角度千奇百怪、设备外框比界面内容更显眼的摆拍图);
- 产品帮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图形界面软件一般同时提供 HTML 和 PDF 版本的使用手册,命令行软件则提供相应的手册(
man
)页面,对功能的列举范围具体到每一个子菜单、每一个设置选项,对于已知问题(known issues)和怪癖(quirks)也不避讳; - 产品支持去信必回,有一定用户群的软件基本也都有论坛(或更古典的邮件列表),其中经常有与官方并无关联的高人出没,纯凭爱好从事准官方的答疑工作。
从掌握的资源上看,当年很多软件公司也是十几人甚至几个人的团队,预算也并不宽裕——至少不会比如今很多风投眷顾的酷仔们更宽裕。可见,变化的更多还是态度和优先级。
这并不是要主张全盘师法过去。以今天的标准看,当年的很多页面设计确实有些不修边幅,文案过于直白且偏技术向,理解门槛高,也不适合宣传推广等。但这些都可以做去粗取精的改进,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例如,写作软件 Scrivener 的使用手册从内容到排版都不亚于一本出版物,通过修订不断适应新的审美;自动化工具 Keyboard Maestro 的论坛是一座学习 Apple Script 的宝库,前几年又无缝迁移到新框架 Discourse,兼顾了功能与质量。
尤为形成对照的是,近年很多面向开发者的初创公司在文档和社区方面就做得很好,Tailscale 的文档、Fly.io 的博客、DigitalOcean 的社区(Hacktoberfest 除外……)都是为人称道的,反倒是面向最终用户的团队,却往往假定用户都能自学成才,比起实际操作,更关心方法论的诗和远方。
换到用户的角度来说,在如今新工具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的情况下,一个产品以怎样的方式、态度和水平去设计主页、撰写文档和提供支持,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效的筛选标准。刚上车之际,这些瑕疵也许都遮盖不住新玩具的闪亮光泽;但真到日后急需之时,官网上的炫目动效守护不了你的微笑,群聊里的谈笑风生也不能让数据起死回生。
本周会员内容汇总
08-15 周一:有生活
既然我们没法自己变成超级英雄,那我们就把「超级英雄」们买回来,让这些「货真价实」的「超级英雄」,为我们心中的那个孩子上演一场只属于我们的动作大片。
08-16 周二:奏折
本周《奏折》,我们为你汇总上周各厂商「扎堆」发布的多款折叠屏设备,聊聊它们今年的变化以及不同厂商探索折叠屏设备形态交互与体验过程中各不相同的侧重点。此外还有 4 条同样值得你关注的泛 Android 资讯和 1 个彩蛋。
08-17 周三:大光圈
本期《大光圈》栏目,我们来谈谈徕卡风格影像。与其任凭手机厂商和网红博主们再把「德味」之类的破词拿出来再涮一遍,咱们不如来正经聊聊徕卡风格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有没有办法让自己的照片变得具有徕卡特点。
08-18 周四:漫游聚焦
本文是 matter 系列连载文章的第二篇,通过这组文章,我们将会与大家一起探究 matter 这个协议的前世今生以及其核心的技术优势,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个协议、更有针对性地选购智能家居产品。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简单地对 matter 所使用对用的通讯协议做了简单的科普。本篇则详细介绍并且剖析了matter 所用主要协议之一——Thread 协议的运作机制。
08-19 周五:播客 Plus
本期节目是老麦参与《飞书》旗下播客《组织进化论》的内容,节目中,老麦回顾了自己从青涩的毕业生到创立少数派,再到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创业历程。老麦既坦诚地展示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也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和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