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意 110|少数派的编辑们最近买了啥?
2022-6-23 17:25:50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1 收藏

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Clyde:Google Pixel 6 Pro

  • 入手渠道:淘宝代购
  • 参考价格:6500 元

不久前从 @有没有搞措 那里便宜收了一台成色看上去还不错的 Pixel 6 Pro,毕竟价格下去了,当初对这台手机的种种不满也就随之消弭了。随后这台 Pixel 6 Pro 到手没几天因为刷错工厂镜像变砖而不得不寄修,好不容易习惯 Galaxy S22 Ultra 和(没怎么习惯)iPhone 13 Pro 的我,竟然又开始想念起 Pixel 6 Pro 来……

让它活在新玩意里是我最后的倔强

5G 网络解锁方案出现后,我也索性不等了,又找另一位朋友收了一台全新的。接下来就来聊聊我曾经讨厌过的这台 Google Pixel 6 Pro 吧。

我呼哧呼哧地吹过被小米 11 Pro 烫得火辣辣的食指指头,也用水龙头流水强力水冷过 120 帧满帧运行《英雄联盟》的 iPhone 13 Pro……hold 不太住的手机各式各样,Pixel 6 Pro 这种一用就热,但热起来不卡不耗电、仅仅只是限制一下充电功率的手机,确实还是第一次见。

这是光环四溢的 Google Tensor 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它的出现再次让我认真思考起了「近两年手机处理器的发热问题是对手机壳厂商的一次阻击」这个观点。

至于机器本身,Pixel 6 Pro 放弃了 Pixel 5 四边框等宽的美好特质,放弃了 Pixel 4 系列屏幕色温调节、Soli 雷达「黑科技」这样的旗舰精神,放弃了 Active Edge、无缝 AoD 锁屏动画切换这类从优秀厂商传承而来的独特体验……所以很多 Pixel 老用户第一时间会嫌弃它,如果真要夸一夸这一代在硬件上所做出的改变,或许只能说 Pixel 6 Pro 在泯然众人的同时也不可免俗地升级了摄像头传感器,并且机身做工也有提升吧(但依然不算好)。

Pixel 在那些真正看重机器品质、做工和细节堆料的人手中一般不会停留太久,喜欢 Google Pixel 的人,割舍不下的说来说去还是「软件体验」。虽然 Google 为 Pixel 塞了越来越多的「私货」让它早已无法代表「原生」,但 Google Pixel 作为 Android 系统体验标杆依然是值得借鉴的,尤其是在 Material You 引入之后——每每回到 iPhone 13 Pro 总觉得无聊,拿起 Galaxy S22 Ultra 又觉得 One UI 处处差点意思,只有 Android 13 才能让我有种「这才对了」的感觉。Pixel 所搭载的 Android 系统就像一个便签应用,它没有开屏广告、没有贷款金条,功能纯粹、体验干净,记录时也不会蹦出低幼而花哨的字体让你花钱下载;如果你对某项功能不满意,解锁、root 也不难,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想要的功能……

当然,这种过于主观、见仁见智的东西还是不过多展开了。

至于这些年一直是 Pixel 系列核心优势的相机,我倒没有太多想说的,毕竟该夸的都夸过了。感知比较明显的地方在于,Google Tensor 的确为 Pixel 6 Pro 的相机带来了巨幅的性能提升:之前使用 Pixel 5 或 RAM 比较紧张的 Pixel 4 XL 时,每次启动相机都像是要进行一件十分庄重、需要沐浴更衣精心准备的仪式,一切都得慢条斯理,照片生成也需要短暂的等待时间;Pixel 6 Pro 的相机响应速度则相当快,在「随手按下快门」的自信之外,这次又能额外给人一种「随时都能抓拍」的自信。

对了,因为 Google Tensor 的加成,以往所有 Pixel 都搞不定的微信扫码预览界面加载速度现在都来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这一点就连三星 Galaxy S22 Ultra 都做不到。

@挨石:飞傲平头塞 FF3

  • 入手渠道:品牌送测
  • 参考价格:599 元

虽然现在经常回过头来说 CD 音质多么好,但事实上当年还在读书的我,用的其实无非就是随身听标配的平头塞。很多时候甚至只用一边耳塞来听,因为听歌场景大多是晚自习,所以基本谈不上什么音质。反而是现在配上了还算可以的音箱和耳机,自己的听歌经验也多了,才算得上是有了更好的体验。

但是大耳机、入耳、降噪等等各种听多了之后,我这种老 80 后的情怀又开始蠢蠢欲动,买起了卡带机和磁带。比较好玩的是现在很多新乐队也喜欢出磁带,别人可能当周边买,我是真的会拆了听,别有一番风味。

所以当初飞傲发布新款平头塞 EM5 之后,我马上要来试听了一轮。的确不失望,尤其是晚上入睡前,躺在床上把所有灯都关掉的时候听,是一种情怀加上音质的最大化满足。只不过价格吓我一跳,竟然要一千七百多。但这东西真的有毒,以至于后来它被少数派唯三位 80 后之一的老麦看上拿走之后,我还一直念念不忘,最后趁打折买了一副,让它继续承包我的睡前音乐时间。

前几天飞傲又发布一款新的平头塞 FF3,依然是很小众的情怀产品,但据说发布当晚就已经卖了一百多条,看来像我这样的人还是有的。FF3 换了个设计语言,造型上采用「腰鼓式」设计,也就是给平头塞后背增加了一个低频共振腔体,作用是让低频更丰满,更有弹性。材质也换成了不锈钢,手感更圆润,冰凉的触感在广州的夏天佩戴别有奇效。此次 FF3 也采用了和飞傲其它耳塞通用的可换式插头,而不是 EM5 那种专用插头,更换起来也更方便。

至于听起来究竟怎么样,我觉得很满意。最近在单曲循环的有两首歌,一首是《何日君再摇》,来自香港乐队触执毛主唱 Jan Curious 的个人新专辑《亚水》(也是他的昵称)。个人专辑完全没有乐队形态那种张狂、前卫的曲风,而是玩起了忧郁的流行民谣,恍惚间仿佛看到了碎南瓜的 James Iha。我这么说他可能不喜欢,但这张摇滚歌手的专辑制作质量的确堪比 HiFi:亚水的人声很靠前,听起来比以往更有磁性。配乐编曲几乎都是原声乐器,不疾不徐的节奏层次感很清晰。配合亚水精雕细琢的歌词,仿佛就在你耳边的低声细语。

另一首是《Cloudy》,来自广州乐队 Hoo! 的新 EP《Lalabush》,也是我最近的心头好。相比起前面的「精细」,Hoo! 给我的一直都是略带 emo 同时又带着乐天的冲劲,新歌《Cloudy》更是这两种情绪的完美结合体。更面对着这样的摇滚曲风,没有密闭性的平头塞的确是会有点「破声」,比如鼓的擦片比较大声的时候,以及也会丢失比如底鼓的余韵这样的一些细节。但整首歌的层次感和质感、力量感依然展现得很到位,不会糊成一团。

当然,我并不是在疯狂吹捧 FF3,毕竟再怎么说它也只是个五百多的平头塞。事实上我也的确只在晚上睡觉前,或者办公等这些较为安静的时候才会真正使用它。只是如果你也想小怀旧一下,也许可以进一步了解多一点,平头塞并不是过时的纯情怀产物。

@Lincoln:Apple 35W 双 USB-C 端口小型电源适配器

  • 入手渠道:Apple Store 线上零售店
  • 入手价格:399 元

WWDC 当天凌晨,我看到 399 元一个的 35W 双端口充电器时,我的内心是不屑的,在群聊里和朋友吐槽「谁没事买这玩意啊,价格贵、功率低,花一半价格买个功率更高的充电器是不香吗」。结果在发售的当天就看到了 Apple 的一份帮助文档,表示这两个 35W 的充电器支持动态分配功率;这就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一般意义上而言,动态功率分配意味着在插入第一个设备的情况下,无论是插入还是拔掉第二个设备,第一个设备都不需要重新握手。因此,当即激情下单,购买了这个「小型」电源适配器。

新的 35W 和老的 10W 做对比

对我来说选择这一个「小型电源适配器」而不是另一个「电源适配器」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是「小型」这两个词很具诱惑性,一度让我以为是采用了氮化镓材料的充电器;另一方面则是 35W 这个功率对于我出远门来说太小了,带着一个指定不够,所以也自然没有更换插脚的需求。所以最后自然而然选择了那个「小型电源适配器」,当然这个抉择在今天看来很明智。

Apple 35W 双 USB-C 端口小型电源适配器,相对于老的 iPad 所附赠 10W 三围都略大了一点,不过功率提升了 2 倍有余,还支持同时给两个设备充电。不过这款充电器最令我好奇的还是「动态功率分配」,我在此之前用过的所有充电器都不支持这项功能,只要插上的第二个设备和第一个设备共享内部电路,那么第一个设备一定再会发生一次 PD 握手,但是 Apple 的这个 35W 充电器则完全不会这样。由于我手边只有一个 USB 功率计,因此我选择了 MacBook Pro 作为第二个显示功率的设备,简而言之测试结果如下:

  • 接入第一个设备时,设备需求多少功率充电器就提供多少功率,最大 35W,支持最大输出 20V=1.75A、15V=2.33A、9V=3A 或 5V=3A。
  • 在第一个设备的基础上接入第二个设备时,会根据第二个设备的需要,从 35W 中分走对应的功率,这个过程并不会导致第一个设备重新发生握手。当两个设备都需要超过 17.5W 的功率时,则两个设备都只能获得 17.5W 的功率。
  • 在第一个设备的基础上接入第二根 USB-C 线缆,但不接入设备时,无论这根是主动线(线头有芯片)还是被动线,都不会影响到第一个设备的功率。但这里有例外:官方的 MagSafe 无线充电器无负载时会默认握手 18W 的功率、官方 USB-C 转 Lighting 充电线默认会握手 9W 的功率。
  • 拔出第二个设备时,第一个设备在无需重新握手的情况下就能重新恢复到 35W 的最大功率,拔出第一个设备同理。
  • 第二个设备满电时,在无需重新握手的前提下,第一个设备有大概率能重新回复到 35W,但是依然会有小概率被握手 1~2W,这个例外是 Apple Watch。第一个设备满电时同理。
  • 此外还在测试中发现左右两个口不分先后,第一个设备和第二个设备只是接入充电器的先后顺序的不同。

在实际使用中或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无需重新握手」这个功能可能感知不大,只是少听了一次充电提示音而已;但是双 USB-C 没有先后顺序、实现任意盲插的意义就更大一些。因为你作为普通消费者不用关心哪个功率更高先插入哪个,也不用担心会不会某一个设备充满了不拔掉导致另一个设备不能以更高的功率进行充电。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设备依然会导致功率分配,部分官方线缆即使是没有负载也会占用一部分的功率,所以 Apple 为了保险起见在自家的支持文档里也反复使用了「如果另一个设备需要更多功率,请拔掉另一个设备/拔掉其他未在充电的线缆」这样的提示。

Apple 35W 双 USB-C 端口小型电源适配器虽然体积小了,但是因为交流电接脚位于整个充电器的最长边,所以实际占用面积反而会比另一款大一点,这样的设计对紧凑型插线板非常不友好;另一款充电器虽然表面上体积更大一些,但实际占用插线板面积会更小一点,而且得益于可更换插脚设计,可以使用电源延长线或是外国插脚。观看拆解以后,也了解到这两个充电器也并没有采用氮化镓有关的元件,新的电路设计让充电器体积变小了。

Apple 35W 双 USB-C 端口小型电源适配器无论是放在家里搭建充电中心,还是带出门给设备补电都是不错的选择。在「带出门」这个场景上,得益于全新的电路设计,整个充电器的重心靠前,即使是非常松的插座也可以插稳,唯一需要担心的考量的就是 35W 功率够不够用;就我个人使用体验来看,短期出门(比如上班通勤、隔夜性的出差)这个 35W 充电器刚刚好,但是长期的旅游、出差或是需要补电的设备较多的时候,这个 35W 的充电器可能就不是那么够了。在「放家里」这个场景上,得益于「无需重新握手」的这个特性,35W 充电器拿来给一对 HomePod mini 供电也是不错的选择。

@路中南:倍思数显快充数据线、紫米 35W 双 USB-C 端口小型电源适配器

偶然间看到了 @arter97 分享了一条数据线,好奇之下分享朋友,杰克说这是倍思家数显快充数据线。作为一位「用量控」,能在充电的同时看到握手的实际功率想想就很美好,就爽快下单。下单过程中算法推荐了紫米 35W 双 USB-C 充电头,凑单拼优惠就一起下了。

我关于「手机实际以多少功率在充电」的疑惑,最早可以追溯到使用 Pixel 2 那阵:无论用什么充电头,手机的电量百分比都假装自己是快充、飞速上升。C 时代到来后这个问题更加普遍,虽然大大小小设备都使用 USB-C,但握手了什么协议、实际功率到底有多少一直是不可见的,需要测评网站里经常出现的功率计才能精准显示。现在有一根几十块钱的线自带功率数显,对用户而言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实际测试下来,这根线的表现也达到预期,在手头上没有更精准仪器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只能选择相信这根线。也多亏它,我才发现:

  • 我的旧 MacBook Pro 大多数时间都以 30W 的功率充电;
  • 手上的 Android 手机几乎都会在电池温度到达 39 度后停止快充,实际快充时间基本就两三分钟;
  • 在部分设备上可能需要花费十几秒来握手充电协议或协商,而不是我之前以为的「插上就充电」。
个头倒是小小一个。

说到充电头,上次在机场因为延误不得不用 20W 充电器惊险赶工的画面仿佛还在眼前,教训就是随身的包里一定要留一颗折叠插脚的小体积高功率充电头。麦金獭充电头是绝佳选择,复古风采兼具极客特性,还能用色彩灯光显示快充功率档位。但近日 Apple 推出 35W 双 C 的小体积充电头后,各家配件厂商也推出类似规格的产品,且都主打「动态分配功率」特性。不愧是极为先进的供应链,既然家里充电头反正已经多到数不清,再跟风买一个又何妨。

这也太复杂了……

实际使用起来,紫米这个双口充切换充电设备的时候还是免不了要重新握手几次协议,所谓的「动态分配功率」也让人以为是原先早有的功能,紫米这款产品的功率分配原则,简单就是优先给先接入的设备更高规格的快充协议,后接入的设备就在余下的额度里能给多少给多少。听上去这个机制非常符合逻辑、也尽可能达成更高的总输出功率,但实际上用的时候就发现不太对劲:

  • 这套机制没有考虑先接入设备接近满电的情况。比如先接入的 iPad 接近充满、实际功率只有 5W,后接入的、急需高功率充电的移动电源依旧只能 5W 充电。
  • 如果两台设备都需要大功率充电,第二个设备(如手机)再着急也只能获得 5W 的功率,不会平分功率;
  • 如果第一个设备握手了 5V3A 的协议,第二个设备只能获取 5W 的低功率,这是说明书上的描述,但实际情况是后者还是能拿到 9W 左右的功率。
  • 在部分移动电源产品上出现了三方来回不断握手、导致谁也无法充电的情况,场面十分混乱。

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想要在 35W 双 C 口充电器上获得满分体验,可以考虑购买前文 Apple 的那款,如果你对功率有更高需求(比如同时充电 iPad 与 MacBook),请直接跳过 35W 这个档位。

@Tp:机能风斜挎包

  • 参考渠道:淘宝
  • 参考价格:¥239(618 实付 ¥186)

前段时间去外地旅游的时候,我背的单肩包肩带突然断裂。于是,回来之后就收到了这个包包,为了避免再次引起评论区热议,这次就不写具体来源了🌝。

我对单肩包的容量需求非常明确:大格可以同时装进电脑、相机和至少一个镜头,小格可以放进移动充电、数据线等杂物。此外,单肩包本身的重量不能太重,不然装进这么多东西背出门,肩膀估计吃不消。这款单肩包刚好可以满足我的出行需求,短暂使用下来的体验令我非常满意。

包包大格内有专门装电脑的防护层,刚上手时感觉宽度有些窄,但实际上装电脑 + 相机问题还是不大的。除此之外,这款单肩包还有 1 个小格、1 个暗格和底部的挂扣。

正面小格的容量比较小,而且由于倾斜的设计,实际有效空间会更少,但放个移动电源、钥匙一类的小物件倒是不在话下。背面还有一个多功能的格子,既可以装东西,也可以插行李箱拉杆,方便出行使用。

除此之外,根据官方介绍,暗格可以用来放雨伞、底部的挂扣可以用来固定三脚架、脱下来的外套等。由于还没遇到这一类场景,因此不太好评价。不过暗格的容量挺大,倒也很适合用来放保温杯一类的东西。

图 / 淘宝

至少对于我来说,这款包可以完美契合我对「随行斜挎包」的需求。对了,包包拉链的设计有大面积镂空,所以我可以把自己心爱的各种挂坠一股脑加上去,也算是为它增添了专属于自己的个性了🌝。

@酱紫表:Light Phone 2

市面上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在不停地做着加法,更大的屏幕、更强的性能、还有更多的摄像头。当然这都是绝大部分消费者所需要的,我们希望手机拍出更漂亮的照片、玩游戏有更高的帧率、更好的续航等等。我们离不开智能手机:出去吃个东西需要扫码才能点单,很多交通工具也与手机建立了绑定,更别提健康码和行程码了。而 Light Phone 2 手机却是个离经叛道的少数派,你所需要的它几乎都给予不了。

2015 年来自纽约的 Light 公司在 KickStar 上众筹成功了第一代的 Light Phone,一款只能够打电话的手机。虽然听起来很傻,但凭借出色的外观和「light」的理念,第一代的 Light 众筹就《大获成功》,众筹到了40多万美元远超20万的目标。第一代 Light Phone 最终在 2017 年开始出货,2018 年还出现在了 The Verge 视频中,被评为最极简主义的手机。

墨水屏锁屏

我手上的这台 Light Phone 2 是众筹的第二代产品,于 2019 年正式开卖,目前官网的售价是 300 美金,我在闲鱼 888 元拿下的。

Light Phone 2 和信用卡大小差不多,重量也仅仅只有 78克,3.5 英寸的墨水屏,搭载的是高通 210 处理器(和很多随身 Wi-Fi 同款),950 mAh 的电池,1G 内存,8G 的闪存,系统是基于安卓的 Light OS 改的倒是很彻底,另外没有摄像头

硬件配置对于这台手机真没那么重要,因为它的功能足够简单:短信、电话、闹钟、4G 热点、音乐、播客、地图(大陆无法使用)这些就是 Light Phone 2 的所有功能了。

顶部有一个 3.5mm 耳机接口和一个电源按键,当然这台手机也是有蓝牙功能的,用来听歌听播客都不错。比较糟糕的是这台手机没有扬声器,或者说听筒就是扬声器,外放音质比不上任何一部主流手机。

侧面两个小的按键是音量按键,音量调节会被分为三个档位:ringer(响铃)- vibrate only(震动)- nothing。中间大的按钮相当于 「home」 按键,按一下就会是主页的所有功能。

你看到图中发亮的部分其实是光线/距离感应器的反光,墨水屏是有给背光灯功能的,亮度低的时候就会自动打开。

有点让人难受的是 micro usb 的接口,充电速度当然也不快,得两小时左右才能充满。续航说不上好,可能是因为采用安卓底层的缘故,充满能使用两天左右,主要是除了晚上听听播客,白天看看短信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干。

Light Phone 2 初次使用的时候可以注册登录一个账户(如果不登录只有最简单短信电话功能),官方提供了 web 网页的控制面板,你可以通过网页登录此账户来对手机进行一些操作和基本信息的查看。

比如手机主页上用到的功能都是可以通过 web 面板来编辑修改的。

手机上播客得通过 web 面板添加 rss 订阅才能正常使用,Light 给做了搜索的功能用起来还算方便。音乐功能也同样得 web 上进行上传,然后压缩到 256Kbps 码率再同步到手机上,比较糟糕的是 flac 格式还会有无法识别歌曲信息的 bug,另外歌曲的存储空间也给限制在了 1GB。

我使用的运营商是联通,Light Phone 2 上能够正常短信、电话功能。比较惊喜的是默认短信收到的内容会转发给我注册的邮箱,延迟也特别低,一秒左右就会有邮件的提醒。

在发送信息的时候会自动跳出横屏模式的键盘,但目前仅仅支持英文的输入。另外这个系统的 bug 挺多稳定性非常一般,我用的这两天就碰到一次死机得强制重启。

用 Light Phone 2 的这几天一直在想,这手机真的能作为主力机使用吗?在我们的环境下显然是不行。我又去 Reddit Light Phone 的用户社区去看了看,确实有挺多人一直使用 Light Phone 做为唯一的手机,会有很多分享告诉你:Light Phone 让他们减少了对手机的依赖,而更加热爱自己真实的生活。

@老麦:猫咪跑步机

老读者应该还记得,我们办公室有个运动办公位,一边蹬车一边写稿,据编辑测试,蹬车不仅不会影响思路,还会创意爆棚,应该给官方带去不少订单吧。这不最近增加的新员工喵星人,我们想着也不能歧视人家,也要有个类似的运动健身器械,于是就发现了这款猫猫跑步机,结果意外发生了,所以这段新玩意不是推荐,是警示。

在淘宝一搜,销量最大就是这家,价格也比较适中,就下单买回来了。它其实是一堆板材拼装的圆筒,放到一个带有导向轮的底座上,猫猫在里面跑动,滚筒转动,就有了跑步机的效果。

开始的时候,新员工有点怕这个大家伙,差不多一周左右,通过逗猫棒的诱惑,开始有兴趣了,刚刚跑起来,就在快速滚动的时候,前脚伸出滚筒,夹在了滚筒和底座直接的缝隙里。虽然叫了一声,以为没什么事,过了一会有血渗出,仔细一看,是一条很长很深的伤口。

现在回看这个产品,确实问题挺多的,首先滚筒窄于底座,间隙距离没有控制好,留下了卷入猫爪的漏洞,当然可能新员工爪子偏小,但卖家官网直接表明全年龄猫咪均可适用。再去看网上的其他同类产品,有一些是滚筒宽于底座的设计,有的是带有支架中心轴的设计,都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而另外一点是用料问题,成本考虑,产品的是压缩贴合板,而板子边缘的贴皮很锋利,这是导致割伤的关键。如果能做一些胶布的包边处理,至少不会割伤。

我们带着新员工去了就近的宠物医院,按照医生建议,缝了两针,一周后拆线,好在没有伤到骨头关节,现在带着伊丽莎白圈怀疑猫生中。但讽刺的是,宠物医院也放着同款的跑步机,更大更危险。

正在我写文章的时候,刷到了知名的宠物大号,专门救助流浪猫的猫德学院,竟然也有同款跑步机。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一个网红产品,尽管问题很多,却因为占据了流量入口,获得市场,而更大的市场销量,帮助他们降低成本,拉低价格,但产品问题和改良却不会受到重视。

而那些真正用心的产品,却少人问津,直到倒闭消失,想想也是一件令人无奈的事。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新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73964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