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专栏导读 03 | 不要追求完美的自己
2022-5-11 17:29:29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6 收藏

Matrix 专栏导读 03 | 不要追求完美的自己

各位读者大家好,欢迎来到 Matrix 专栏四月文章导读。

这是一篇「开放世界」文章,文章本身只是一张地图,包含着许多导向 Matrix 社区专栏的文章链接。希望它们能像路标一样,带你去发现更多有趣的观点和事物。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一个说法:金字塔的建造水平非常高,石块被打磨得极为平整,因此工人们不是受武力胁迫,而是他们自己主动积极要求参与到这项艰苦的工作中。

虽说这一说法没有实据,但这一说法背后的观点却是值得关注的:内驱力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

随意搜寻」的主理人 @JimmyWang 就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经历。他加入前公司一段时间后,觉得「这家公司的人真的很拼」。但是这里「拼」,并不是现在大家所批评的无意义内卷,而是真的「全身性投入」公司业务并且「渴望成长」。

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在激励这家公司里的员工?

首先是早期员工就属于具有强大内驱力以及「渴望成长」的人,随后又继续招聘这样类型的人才。之后在公司的人员流动中,这样的人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留下来。

其次是公司内部采用了 OKR 的管理方式。除了能实现从上到下对齐业务目标的效果,双方还会进行对目标的沟通,通过上下平衡,确定最终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员工其实有一定的自主性。正是在工作目标选择上的自主性,让员工受到「自主动机」的激励,而不是 KPI 模式下的 「受控动机」。

就像修建金字塔的劳工,可能真是受宗教或者其他因素的感召,来心甘情愿地打磨石块。

积极投入工作固然是可取的态度,但同时也要对自己保持审视,不要一味追求工作上的成就,给自己心理造成过大的压力。「Shyrism.News」最新一期就分享了一篇文章「生产力成瘾:当我们沉迷于生产力时」,来讨论过于关注工作生产力的后果。

文章列举了物种「生产力成瘾」的症状:

  1. 不希望「浪费」任何时间。生产力成瘾者可能患有时间焦虑症,这是一种对以最有意义的方式花费时间的痴迷;
  2. 倾向于把爱好变成副业;
  3. 对未达成的目标感到内疚。可能会因为没有达到这些(有时是人为的)目标或者待办事项而感到内疚;
  4. 总是把工作放在首位。生产力成瘾者总是倾向于选择工作,而不是他们生活中的其他重要领域;
  5. 总是觉得忙碌。通过让自己忙碌逃避面对生活的真相,甚至可能带来生产力幻觉

幸运的是,生产力成瘾不是一种疾病,我们有可能做出一些简单的改变,以避免长时间落入其陷阱。

首先是自我反省,了解其来源和机制(是什么奖励让你沉迷于你的生产力?),以及产生的后果(对你生活的其他方面造成了哪些伤害?)。可以通过尝试写日记,反思你与生产力关系。

其次是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优先事项。对许多人来说,工作是他们身份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它不一定是你价值的唯一定义方面。与其自动创建无尽的任务清单,不如问问自己:什么才是我可以努力实现的有意义的目标?

然后重新思考你与时间的关系,确定「好好利用时间」对你意味着什么,这样你就能为这些时刻留出空间。当然这很难一步达成,所以需要创建你自己的系统。不寄希望某个方法能完美解决你的问题,而是通过实验和迭代逐步设计你自己的系统。纳入对你有意义的优先事项、爱好和对你最佳工作方式的见解,以确保你能在不牺牲心理健康的情况下实现目标。

最后尝试保留爱好。不是所有的爱好都需要成为活计。爱好是一种自我表达的空间,在那里你可以随时试错和玩耍,而不受生产力的限制。

而在我看来,「生产力成瘾」的危害之一,就是容易对自己的不足产生负面情绪,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瞬间记忆」的主理人 @bakamio 就有过类似的经历。因为坚持写邮件通讯,需要收集很多资料,结果脑子里会一直不由自主地想,某个内容好像不错加到下期里面?怕忘记又想要赶紧记下来,没办法立刻记下来的时候,心情就会很变得焦躁。或者每当规定好今天必须如何、必须不能如何的时候,一旦打破了规定,就会很沮丧;而沮丧的情绪会牵连到下一件事,整个人的情绪就是走向负面的。

因此她为自己总结了一条原因:不要把河背在身上。意思是过河了就不要惦记船和河,更不要背在身上(一直想着这些事)。首先说服自己对于有些事忘记了就忘记了,没有那么多要记住的事情。忘记了就说明它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没关系的。然后练习不要评价(特别是负面的)自己的行为,它就是一个行为,只是这么发生了而已。

@bakamio 的经历其实非常具有代表性,「生产力周报」最近分享了将帕累托定律应用于生活的一种方式。帕累托定律,又称为 80/20 法则或者幂定律,比如 80% 的财富被 20% 的人拥有,而剩下的 20% 被其余的 80% 人拥有。但在生活中,由于样本数量不够大,很容易给造成一些误解。例如做某件事的策略暂时没有生效,会让人感觉沮丧,其实可能只是还处于积累(长尾)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记住的一件事是相信这个过程,不要把个别的失败,当作整体过程不好的证据。

要应对「生产力成瘾」,除了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还可以尝试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让自己「轻装上阵」。「终身学习者的笔记」的主理人最近分享他自己的减法人生原则

  • 社交减法: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150 定律」,即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所以不妨重新审视自己的通讯录,过滤一些表面的朋友;
  • 物品减法:对于一个物品,但凡超过一个月没有用到,并且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也没有使用的计划,就会将它扔掉。当房间的东西减少后,大大提高了找东西的效率,也让房间不那么拥挤,心情好了很多,做事的效率也变得更好了;
  • 应用减法:当自己打开手机时,纠结要不要打开一个好久没打开过的软件,这难道不是在浪费自己时间吗?所以对待自己手机里的软件也要有一个原则:如果这个应用在过去的一个月都没有被打开,除非是必需的(例如交管和所得税应用),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删除掉它。这不仅让手机拥有更多空间,也大大减少了时间上的浪费。
  • 目标任务减法:对我们而言,能够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就是很棒的了。所以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试着精简自己的计划清单,因为我现在的计划清单里真的有太多目标和任务。等到计划清单里只有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目标达成的时候了。

一句话推荐

One More Thing

本月我们邀请 @Lilyann 开设了她的专栏「就聊到这」。「就聊到这」的含义是,思考不止于语言,希望每个来过的人,都会带着未终的期待再来。

在之后的专栏更新中,我们将和 @Lilyann 一起,以她的文章为基础制作「就聊到这」音频版,用声音来传播观点。

欢迎收听「就聊到这」音频版第一期:身处数字浪潮中的我们,为什么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步履不停?

Audio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sainho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73119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