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不得不防的新间谍
日期:2022年05月06日 阅:113
近日,一则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马某某勾结境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技术,匿名创建网络群组,煽动分裂国家、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充当境外敌对势力在华代理人被抓获的新闻轰动网络。这一事件显示了数字时代叛国行为的新特征,数据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资产, 重要数据资产的争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战场。
一、数字时代,新间谍的特征
间谍并非专业战斗人员,他们利用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沟通既能实和人沟通的技能套取情报。
在生活中,他们其貌不扬,脸上并没有写着“间谍”两个字。他们可能在不同岗位上扮演着关怀备至的“完美情人”,伪装为“海外研究学者”,故意接近涉密人员或其亲属,大打“爱情”“金钱”牌,索取涉密材料。或者伪装为城市规划设计者,招募兼职人员协助拍摄城市风景照片完成设计任务,实则窃取重要军事设施信息。或者以行业咨询专家之名,与境内大型航运企业等建立“合作”,实则搜集情报。甚至可以实不起眼的保洁人员,专门偷拍文件资料。还有可能是以公益组织身份,设立监测点,搜集海洋监测数据。
在实际案件中,一些科研人员也是海外间谍人员拉下水的目标,他们可能身居并不重要的职位,但手上有重要的科研数据。海外间谍人员把他们发展为自己人,用于源源不断获取重要情报。
2.善网络社交拉人下水
谍报人员一般利用境内的微信、QQ、陌陌等网络社交软件,伪装成俊男美女或者以“共同兴趣爱好”为由进行“交友”,编造各种理由欺骗、利诱,进而远程操控使用。
还有些利用各类招聘网站及平台,冒充“研究机构”或“信息咨询公司”等名义,发送各类“招聘”、“兼职”信息,搜集各类人员身份和工作背景资料,从中选择可以利用的人员。发现目标后,便以高额回报作为诱饵,拉人下水。
他们在掌握了公民的单位、岗位、职务等工作类信息,户籍、身份证、社保医保等身份类信息,毕业证、结业证等教育类信息后,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活动规律等特征类信息,家庭住址、出行位置等定位类信息分析和发展利用成为他们获取情报。
3.数据窃取范围扩大到海陆空
重要数据的争夺作为大国博弈的重要争夺对象,也成为新间谍工作的目标。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将数据传统国家安全领域拓展到网络、海洋、航空等多个非传统领域。
覆盖范围包括“陆、海、空、天、网”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的信息监控和情报窃取,手段不断翻新,范围不断扩大。
据有关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破获的经济金融领域间谍案件,是5年前的7倍。生物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非传统领域工作的安全态势十分严峻。
二、 新间谍的诱导因素
从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到一名危害国家安全的新间谍,一名新间谍的离不开这些因素的诱导。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主要使用感情拉拢、金钱收买、色情引诱等方式,对对象进行侵蚀争取。特别是对于那些意志薄弱、贪恋财色的人员,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会投其所好,想方设法诱使其在金钱、美色等诱惑下铤而走险,一步步走上犯罪的道路。
2.威逼胁迫、感情拉拢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中国留学生赴外留学、从商人员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以及心理孤独、不愿意“惹事”等心理特点,综合运用社会、经济、文化等管理手段,或合作经商,或设置障碍,或栽赃陷害等多种方式,达到发展策反的目的。此外,境外谍报机关还对学生从生活、学习上给予关心,增进感情,达到发展下线的目的。
境外间谍往往从身份最亲近、最熟悉的同学、朋友入手进行策划。一环一环攻破窃取数据。
3.民族认同、拉拢策反
历史问题往往是扑朔迷离的,某些国家的间谍情报机关往往将与其国主体民族相一致的我国少数民族公民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以“民族认同”为切入点开展拉拢策反。
三、防火防盗防间谍
首先要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成为被锁定目标。这里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单位、岗位、职务等工作类信息,户籍、身份证、社保医保等身份类信息,毕业证、结业证等教育类信息,兴趣爱好、活动规律等特征类信息,家庭住址、出行位置等定位类信息,手机、QQ、微信、微博等社交类信息,支付宝、银行卡、股票等金融类信息,网购、订餐等消费类信息等等。选用一款安全的即时通讯工具“信源密信”用于安全通讯可以全程保护你的个人数据不泄露。
其次要克服好奇心,避免掉入陷阱。我们的高校学生以及初步入社会的青年朋友应该格外注意:对于求职招聘信息一定要仔细甄别对方的身份与要求,提出的工作需求明显与其身份不符的应提高警惕;对于以学术研究、论文征集、咨询机构名义要求提供内部资料和信息的应当予以拒绝;对于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中不明身份人员,以金钱报酬为前提要求提供内部资料和信息的应当予以拒绝。
最后要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反间谍法》中有明确规定,公民和组织一旦发现间谍行为,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第28条规定“在境外受胁迫或受诱骗参加敌对组织、间谍组织,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及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具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予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