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经理的角度,聊聊 Context 的开发心得和规划
利益相关声明: 作者与文中产品有直接的利益相关(开发者、自家产品等)
Context + 《英语自学手册》联名众筹于 8 月 21 日至 9 月 4 日之间开展,分「天使版」和「普通版」两种规格,均包含 Context 订阅权益和《英语自学手册》栏目阅读权益,低至市场价格的 53 折,《英语自学手册》的老读者、少数派会员均有专属优惠。
大家好,我是 Visionary 团队的产品经理 Qian。我们团队目前开发了两款产品,分别是已上线 2 年的个人 OKR 目标管理工具 Vision,以及目前正处于公测阶段的 Context,一款主张「基于语境学英语」的笔记工具。
今天这篇文章中,我想从「定位」出发,和大家聊聊 Context 从立项到开发的故事,以及接下来计划完成的功能规划及其背后思考。
定位为先
在做 Vision 的这两年中,我们踩了不少坑,也就包括在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间的平衡上出现偏差。不过好在坑坑没白踩,我们还是在焦头烂额中积累到了一些经验,理解了定位对一款产品来说至关重要,决定着一款产品的发展趋势甚至生命周期。Vision3.0 时,我们意识到了定位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去年结束 Context 的初期调研后,第一时间做的就是确定定位:Context 要做一款「基于语境学英语」的笔记工具,用户群体主要是有一定英语基础、对英语本身有需求或有兴趣的人,包括大学生、从事英语教培或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人,以及英语长期学习者。在后续做各种决策时,我们也始终坚持与这个定位对齐。
以语境为中心
关于「基于语境学英语」这一学习方法,我们在之前发布的文章中阐述过多次,并在最初的产品调研中做了大量的验证。概言之,我们希望用户能根据语境内容记忆生词在该处特定的释义,真正做到习得单词而不是只收集词条。
因此,在 Context 开发过程中,所有的功能设计都严格遵从这一理念:
- Context 中收集的生词必须伴有语境,不支持收集独立存在的生词;
- 默认展示的是有生词高亮的语境列表而不是词汇列表;
- 导出到 Anki 时,卡片以词条所在的语境为「问题」,词条在语境中的释义为「答案」;
等等。
当然,语境的形态不一定是图文。互联网上英语学习资源相当丰富,高质量的英文播客、电影剧集、学习视频同样是重要且高频的语境来源。在初期的调研中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决定优先做好图文语境这一「基本功」,然后逐步完善音频和视频语境的收集。例如,当录入的语境是音视频时,我们计划根据字幕或音频将内容转为文本,并截取生词所在句子的对应片段。
面向生词记录全流程
在前期调研中,为了了解学英语的人群对于「基于语境学英语」这一方法的看法以及他们真实的工作流,我们线下约了一些在学英语的朋友,包括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在读大学生、英语环境的工作者等。在面对面沟通中,我们着重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使用场景,并查看了他们所收集的英语笔记。
我们发现:当他们在阅读或做练习遇到陌生的单词、有意思的表达方式、语法难点等时,会将这些内容所在的句子记录到笔记本中,除了上下文本身,他们还会在这个句子旁边标注词条释义、词条辨析、语法梳理、错题分析、翻译等内容。
我们由此意识到,Context 要做的是能涵盖上述完整流程的工具,而不仅仅是摘录句子这一环。如果将语境收集到 Context,却需要去另外的笔记本中记录关于这个语境的笔记,那仍然无助于节约学习和查找的成本。
对此,我们我们最初的想法是做一个给语境添加批注的功能。例如,测试中很多用户反映有「长难句分析」的学习场景,那么如果收集语境后可以添加批注,就能满足语法梳理、成分划分等需求。
但后来我看了更多不同用户的英语笔记,发现这个需求还有另一个方向的表现形式:用户除了需要基于语境写批注,也可能需要在笔记中引用语境,例如做近义词条辨析、用法分析汇总用法等。
因此,我们决定将关联到语境的笔记做成更一个通用的组件,根据场景和内容预览需求呈现不同形式的入口。
例如:在 PDF 中可以是一个贴纸,在词条详情页可以是一个小角标;点击后则都可以开始自由编辑。每条笔记都可以跟语境、词条,甚至原文片段多对多地关联,让整个笔记系统更加立体、更成系统。
以提高效率为导向
Stuart Webb 和 Paul Nation Webb 在 How Vocabulary Is Learned 中提到:「真正地学会一个单词,要重复遇见 12 次」。
但要仅靠「偶遇」,达到 12 次的门槛肯定需要很长时间。对于有应试需求或希望快速提升英语能力的用户来说,Context 就能起到加快进度的功能。通过 app 内主动回顾、桌面小组件随机展示等功能,用户可以既自然又高效地反复回到语境中,进而尽早掌握收集的单词。
为了进一步实现「高效收集」,我们特别做了跨 app 自动创建功能:在其他 app 或网页中遇到想要收集的内容时,只需复制内容,Context 就会自动粘贴创建为语境;在看电影看剧时遇到想要收集的台词,截图导入 Context 即可创建为图片语境,图片中的词条会自动识别。通过「导入阅读资源」,用户还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收集。
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实现自动收集查词历史等功能。不少用户关心的多词典支持,我们其实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可扩展的插件模式,在未来会开放给用户去实现更多可能性,除了增加词典,分析句子成分、词频分类等功能都有可能实现,我们也会内置更多官方插件来满足用户呼声最高的需求。
语境收集了,然后呢?
既然 Context 定位是一个基于语境「学」英语的笔记工具,那「学」相关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深知仅仅是收集语境是远不足以有效学好英语的。因此我们计划优先支持将内容导出到例如 Anki 这样常用的优秀工具中进行学习,并在 Context app 内支持以卡片形式复习、播放语境列表、桌面小组件回顾等功能,并在产品的迭代中不断支持更多学习功能。
最后
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坚持定位并非易事。回想起今年第一次线下见老麦时,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少数派这么多年是如何将做到坚持定位、没有走偏的?
在 Vision 和 Context 的开发的这两年中,我们无数次遇到事情同时扑面而来的场面,同时还要在满足用户需求和坚持产品定位之间寻求平衡之道。面对重重困境,我们这种缺乏项目经验的独立开发团队,很容易就在忙乱中混淆优先级、迷失方向。但我们相信,相比随波逐流和朝三暮四,坚持定位可能见效没那么快,但细水长流,总有一天会看到结果。
以上就是我基于 Context 的定位想要聊的,感谢你能看到这里。在这一年多的开发时间里我们掉了不少头发,但只要能真正帮助到用户,我们就感到值得。
目前 Context 处于公测的最后阶段,与少数派的优秀付费栏目《英语自学手册》共同发起的众筹活动受到了热情关注,即将收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戳链接查看。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