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我从小学 3 年级就开始佩戴眼镜,至今已有近 30 年历史。而我所经历的前 20 年,基本是眼镜装配的荒蛮时代。
我能够清晰地记得:那时候的镜架坏了,原镜片是可以磨一磨重新装到新镜架上的;那时候,想选轻薄的镜片是没有的,全是玻璃片;那时候,没人知道散光是什么,看不清,度数给你再加 100 就好了……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直接导致我的近视度数蹭蹭蹭地往上涨。
那时候,人们对近视了解不深,全校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戴眼镜,和大熊猫没什么两样。现在,眼科视光学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了,我们却发现,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年龄也越来越小。
时代这样一路走来,究竟是什么在改变?我无从得知。这也不是本篇想要着重探寻的问题。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眼科视光学发达了、材料科学发达了、机械工业也发达了…… 似乎,和眼镜加工相关的科学,除了物理光学之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配镜体验仍旧不太好甚至非常糟糕?
有收高价低配的;有验光不准,不舒服叫你适应,适应适应度数就涨上去的;有装配不精细,瞳距瞳高轴位都错乱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得到足够精细的服务,可能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里的代价,可能是时间、可能是选择品牌的溢价、也可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吃亏。
我就是那个一次又一次吃亏的人。这么多年,换过的眼镜,我自己数不过来,长过的记性也数不过来。
好在,随着近十年互联网的兴起,我终于得以借助知识大爆炸的时机学到一个高度近视的人应该学到的知识了。而促使我深入学习视光学知识的动力,来自于我 3 岁确诊先天性高度散光的女儿。如今 3 年过去了,女儿的视力发育的还不错,远视储备1也控制的很好。
这使我想分享一些配镜经验和知识,希望能给同样近视的你带来一些帮助。文末,是我为孩子验配眼镜的一些经验和看法,如果你自己不近视,但孩子近视,可以直接从后往前阅读。
对于近视以及孩子是近视的朋友来说,基础的视光学知识,是需要掌握的。起码,要能懂得究竟什么是近视,什么是散光,更要能看得懂验光处方不是?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近视。
过去很多年,我们普遍认为,电子产品是近视的洪水猛兽,坐姿不正、阅读距离过近也是近视的洪水猛兽。而现在,我们知道,近视的根本原因,是眼轴变长,导致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交汇点不能正确的落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
而眼轴变长,有先天的发育原因、也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原因、也有不健康用眼方式的原因。不管什么原因,我们需要知道,眼轴变长不可逆。如果你或你的孩子被发现近视,唯一的正确做法,就是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
当然,近视的医学成因,目前也是没有明确的定论。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解读,也能给出足够的证据完成逻辑闭环。作为普通近视人群,我们不需要过多深究。
其次,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散光。
散光是因为,角膜曲率不一致,导致光线经过角膜后,径向呈现的视物模糊。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看钟表型线形图的时候,某条对称的直径线是清晰的,远离这条直径线的,按角度的变化越来越模糊。
散光的主要成因,有先天发育的原因,眼球发育不良,角膜曲率不平滑,也就是不够圆,会有散光;也有后天的原因,喜欢用力搓揉眼球,导致角膜受力变形,会有散光;也有病理性的原因,眼底视乳头病变,会有散光;角膜病变,例如圆锥角膜,会带来极高度散光甚至致盲。
同眼轴一样,角膜变形不可逆。
这些都是眼球物理形态的改变,意味着近视和散光不可逆。那么,近视及散光的朋友,很大概率上,终生离不开眼镜。另一个途径,就是对角膜进行激光手术。角膜激光手术,我们也可以近似理解为,削除角膜的一部分,使它形成与眼镜片相同的屈光度,进而得以摘掉眼镜。
那么既然终生无法摆脱眼镜,那么只能理性地看待它,并且尽己所能地去控制近视和散光的进一步发展和加深。
这个过程,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步骤,是验光。
正确的验光,是正确佩戴眼镜,控制近视和散光进一步加深的基础。
那么,一次验光,通常有哪些流程呢?
这张处方,才是你进入到下一步配镜的基础,重中之重的基础。
这张处方里,会注明几个数据。
这里面,球镜就是眼睛的近视度数,柱镜就是眼睛的散光度数,轴向就是散光的轴向角度,瞳距就是两只眼睛的瞳孔之间的距离,瞳高这项不一定有,如果你佩戴的是大镜框眼镜,则会需要这个数据。远视力就是单眼经过眼镜矫正后所能达到的视力,这个数值通常是在 0.8-0.9 之间。双眼远视力就是两只眼睛经过眼镜矫正之后的视力,这个数值通常在 1.0 左右。
有了这张处方单,你才可以进入下一步的配镜流程。
实际上,许多朋友配镜后不舒适不满意,究其根本,是因为在验光的流程上出了差错。只有正确的验光数据,才是后期配镜佩镜舒适的基础。那么,作为普通人,如何做到正确验光呢?我从我的个人经历,得出了如下的经验。
现阶段,绝大多数普通人所能获得验光数据的渠道,不外乎以下几条:
我也曾一边垂涎于线上配镜的低廉价格,一边又苦恼于如何靠谱地获得验光处方。于是到标榜免费验光的线下眼镜店,去「蹭验光」。然而这种贼溜溜的感觉,以及被老板识破而带来的态度转变,并不令人愉快。最终也因为对处方结果不放心而放弃了。
由于线下实体眼镜店良莠不齐,很难判断驻店验光师的资质和专业程度,很大部分所谓的「验光师」并非「执业验光师」,而仅仅只是参与了几天的培训就上岗的所谓「配镜师」。导致我多次线下眼镜门店的验光体验不佳。从现在去回望这段经历,是踩过最多坑的时候。
后来我尝试选择到公立的眼科医院进行视力检查。比如在著名的深圳眼科医院,进行了散瞳后检影验光。这是一种客观验光法。相对来说是能准确地测得眼睛的实际度数的。出于对医院公信力的认可,我拿着医院给出的处方,花大代价配了一对蔡司高端镜片。结果却非常不尽如人意,导致镜片最终废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在于,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加上近些年青少年近视高发,眼科门诊永远人满为患。一位医生一天要接诊数十甚至近百名患者。 平均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可能 10 分钟都不到,这 10 分钟还包括了医生填单打单等等一系列动作。寥寥几分钟而已,可能连我的基本情况和需求都不够讲清楚,更遑论有效沟通交流了,医生在对我的情况了解不足的情况下,自然只能求「准确」而非「舒适」。
然而,眼镜是一种极度私有个性化的产品,验光绝不是仅仅「准确」就足够了的,它更需要验光师根据你的主观反馈以及眼球视动力情况等等,进行不断的微调,最终才能得出一个相对舒适的数据,并经过双方深度的交流,根据你的用眼习惯、职业、驾驶习惯、审美取向等等一系列依据,帮助你选择合适的镜片、合适的镜框。只有在前期的验光阶段苛求细节,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满意和舒适。
相比于公立眼科医院,一些大型的眼科专科私立医院,就诊时间相对更长,验光体验能好上许多。
如果通过医院获得处方,验光过程的重点是:和医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非常重要。医生只能给你准确的数据,但这个数据是否令你舒适,只能通过你的主观反馈才能做出调整。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此外,我还曾体验过 JINS、宝岛等线下大型连锁眼镜店的验光服务。验光时间够,交流沟通有保证,体验确实不错。但总归需要在店内消费,虽然隐含了验光的费用,但价格终究还是相对昂贵。
之后,我发现宝岛分拆了视光业务,独立出了星创视界视光中心,首推了付费验光的服务。虽然价格从开始的 58 元涨价到了现在的 168 元,但是验光师执证上岗,引入了验光师评价系统,能够查看验光师的详细履历、资质和用户评价,并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指定验光师。验光服务包含整套眼球视动力检查、眼底检查等等精细化项目,并且由于本来就已经为服务付过费了,是否在店内消费完全自愿,给了我相当愉快的验光体验。拿着她的处方我在线上装配的结果也令我满意。
可以说是线下验光+线上配镜非常不错的选择了。
因此,根据我如上的体验,我的优先级大概是这样:线下大型连锁付费验光>私立眼科医院>公立眼科医院>线下免费验光。
精准的验光之后,眼镜的选配也十分重要。
分三步:
镜框怎么选?我自己的唯一准则是:先考虑舒适度,再考虑美观度。当然,如果眼镜对你来说除了矫正视力之外,还是十分重要的饰品的话,相信你早已选中了既舒适又美观的镜框。
但像我这样高度近视混合中度散光的,通常只能选择越小越好、越轻越好的镜框,在美观度上都是不敢有所苛求的。对我来说,重量就是唯一标准。
而近些年市面流行的镜框普遍都比较大,小镜框在线下店铺已经难觅踪影了。这也是我最终转投线下验光+线上选配道路的主要原因。
线上选配,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懂参数。比如在镜腿的内侧这样的数据:54口18-140,它代表的意思就是 54 的镜片最大宽度、18 的鼻梁宽度、140 的镜腿长度。单位都是毫米。镜片高度虽然不标注,但线上商家通常会给出实测数据。
根据实测数据,适配自己脸型,在线上大范围浏览选择。我的建议是,一次选择 5-10 支甚至更多,收货后统一试戴,选出最合适的那一支,把其余的退掉。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大部分线上商家都是建议并且鼓励消费者先购买裸镜框试戴的。
至于镜框材质的选择,每个人的需求和侧重点不同,更多是见仁见智了。我比较倾向于纯钛、 β钛和 TR90 两种。并且,TR90 在近几年还有多次更新迭代,性能不断有所改进。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和适合什么样的,选它至少不会出错。
选出镜框后。可以选择在镜框商家处装配镜片。好处是方便和售后。但我几次的体验都不太好。原因是,商家处的镜片,通常是贴牌镜片,对于生产厂家、镀膜等等大多不甚详尽。品质和价格都不透明。所以,我更倾向于单独购买镜片。
在我看来,选镜片就是三步走:
不需要太过于关注镜片材质。玻璃和 PC 这种特殊需求镜片非常小众,需要的人都是没得选,离绝大多数普通人比较遥远。而市场主流的树脂镜片的基材,比如 MR-174 ,由于材料科学的门槛非常高,基本被掌握在极少数原材料工厂手里,形成垄断的局面,2所以镜片基材大家都一样。
因而,镜片镀膜,就成为各家镜片厂家大展身手卷出花来的地方,代表着厂家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而镀膜工艺,对强化树脂镜片本身的光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作用很大,比如降低光学反射使得透光率更高,比如增强膜面强度使得镜片更耐磨耐用,比如增强拒水拒油性使得镜片更加抗污。可以说,镜片镀膜与镜片实际呈现的性能息息相关,选镜片的本质就是选镀膜。
从几大镜片厂商来说:
比如蔡司,就有比较基础的「莲花膜」和比较高级的「钻立方」。而「钻立方」之下又分有「新清锐」「博锐」「泽锐」「臻锐」「智锐」「成长乐」「成长悦」等等一系列细分产品,分别具有不同的性能侧重。
比如依视路「钻晶」膜层,2022 年刚刚升级了膜层产品线,分别叫做「膜洁」「膜岩」「膜御」「膜致」。
比如东海的「绚晶PGC」,凯米的「U2」「U6」,以及国产明月的「明视复合膜」「天视A6」。
看起来种类繁复,很难选择。但实际上,整理好自己的需求,按照预算、品牌、功能性需求,按图索骥,就会清楚不少。
打个比方,我长期面对屏幕伏案工作,要防蓝光功能。预算充足想选蔡司或依视路。那么就选「钻立方防蓝光」或「钻晶膜御」,预算比较低,就选凯米「U6」。比如我喜欢明亮的视野,就选「钻立方清锐」「天视A6」。再比如我的工作是汽车驾驶,那么「钻立方极光」就很适合。
选好了品牌和膜层,就需要选择折射率了。通常镜片有 1.56 、1.60、1.67、1.71、1.74 的折射率3。
抛开那些物理学光学的知识,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折射率越高的镜片,就越薄。但这并不意味着选镜片时无脑选高折射率就行了。
因为折射率通常与另外一个镜片的重要参数密切挂钩。就是阿贝数。它表示的是,镜片的色散指数。色散又是什么?三角棱镜折射光线变成彩虹的实验,咱们小时候都玩过吧?那就是色散。色散指数越高,镜片视物出现蓝紫边的情况就越明显。而镜片折射率通常和阿贝数呈反比4,而阿贝数和色散指数也呈反比。
那么,结论就是,镜片折射率与厚薄的美观度挂钩,阿贝数与实际的光学素质和视物体验挂钩。通常来讲,可以这么选:如果近视度数不高,不要管折射率,选阿贝数高的;近视度数不高,但选了大框眼镜框的,选高折射率的;高度近视没人权,只能选 1.74 折射率镜片。
这当中,有一个特例,就是来自国产明月镜片的 1.71 折射率,阿贝数居然有 37 。而这也是我自己的镜片选择——明月PMC超亮,1.71 折射率,覆天视 A6 膜。我的另一个选择是凯米 U2 ,也是我认为的性价比之选。这里的个人选择供朋友们参考。
镜框、镜片选择好了之后,就到了眼镜的加工装配环节。加工和装配是精细活,一点都马虎不得。瞳距、轴位、瞳高,一个都不能少,每一项都要精密。不过,好在眼镜行业内卷了这么多年,但凡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实体店,基本都能做到精准加工。
关键是线上配镜,这个就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仔细的甄别了。通常情况下,我会选择以自媒体的形式在各大平台科普的装配商。
一方面,是互联网商家的信任成本太高了。我更愿意倾向于相信认真做科普的人。
另一方面,互联网商家做的实际上是口碑生意,通过商家自媒体的评论区,更容易做选择。
此外,自媒体商家往往不吝惜于展示自己的硬件设备。而好的硬件设备,往往决定了一幅眼镜装配的精度。比如高端的全自动研磨设备,就能轻松应对高发水膜镜片滑轴的问题,但一些老旧的半自动设备面对高发水膜镜片滑轴的风险就大多了5。
所以,综合以上,选择一家在各平台认真做科普的、文章内容被你所认同的、具有比较先进的全自动研磨设备的,基本上就稳了。
最后一部分,我想谈谈如何给孩子选配眼镜。
给孩子选配眼镜,从头至尾的流程和逻辑,和成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步验光,由于孩子的配合能力、表达水平沟通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低,几乎很难在验光环节通过「主观验光法」得到像成人这样「舒适的处方」。我所去过的线下眼镜店,也大部分不接待 7-12 岁以下的孩子。
所以,给孩子配镜,验光最重要的就是追求「准确性」。也就是到专门的儿童医院或者眼科专科医院,进行散瞳和检影验光。这种「客观验光法」不受孩子配合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的影响,直接由医生/验光师得出「客观准确的度数」。
而在舒适性方面,只能通过频繁的复查来弥补和纠错。儿童眼视光专科通常规定孩子的复查频率是 3 个月。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与医生的沟通交流中,我得知,有父母忘记复查,导致孩子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度数猛涨至非常夸张的,不在少数。有些孩子视光情况比较复杂的,医生会要求更高的复查频率。
这没有更好的办法,受限于从孩子口中获取的主观反馈信息不足,加上孩子的眼球处于发育期,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只能用这种办法不断的试错、纠错,以此达到较好的防控近视的效果。
所以,孩子的验光,不要多想,提前三天开始散瞳,去正规专科医院,检影验光,遵医嘱,按时复查。每一步都很重要,没有省时省力的捷径。
在孩子的眼镜选配方面,有两条不同的配镜思路,一个是正常配镜正常防控;一个是选配青少年防控镜片进行特殊防控。
我在深入了解了两种方法之后,最终选择了正常的方法。之所以没有选择特殊防控,是因为,第一,价格非常高昂;第二,特殊防控镜片的验光装配比较复杂,需要验光师极其高超的技术,对镜片的加工和装配技术要求也很高,我对找到这样的验光师信心不足。第三,孩子还较小,表达能力还不够好,很难配合验光师完成复杂的流程。
而给女儿配镜,我也选择了线上配镜。是因为,线下商店,但凡涉及「儿童」的产品,溢价都高得离谱,一幅不知道什么品牌什么镀膜的镜片动辄卖到 1000 往上。而线上,我不仅能给孩子选择合适的镜片和镀膜,也能选择到合适的镜框。
在给孩子的镜片选择上,我自己遵循着三条准则:
之所以这么选择的理由,基于这样的认知:孩子的眼球、视网膜都处于发育不完全状态,因此,眼镜为孩子的眼睛提供精准的色彩、清晰的图像、明亮的视野,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这当中的逻辑与配方奶粉追求无限接近于母乳的逻辑是相同的:眼镜提供的是有折损的虚像,而眼睛发育最好的条件是真实的实像。那么眼镜所提供的虚像,越接近实像越好。
根据这样的认知和逻辑,镜片中一些对实像可能有折损的功能,包括高折射率带来的色散、防蓝光功能过滤掉的蓝光等等,都被我排除在外了。
所以,我最终给孩子选择的也是明月 PMC 超亮,1.56 折射率,41 阿贝数,98.6% 透光率。加上天视 A6 镀膜的抗水抗污性能,能抵消一部分孩子乱摸镜片带来的脏污问题。然后,它在线上还十分便宜,工厂车房定制出片也不超过 300 元。即使 3 个月就换一副在经济上也能接受。当然可能还有更好的选择,但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在经济性和功能性都最适合的产品和方案了。
最后,线上还有许多标榜近视防控的产品。例如「哺光仪」之类。我的看法是,遵医嘱。哺光仪也曾进入过我的视野,经过深入了解和评估,我暂时放弃了。原因是它的效用还有一些争议,另外也不适合自己随便给孩子用,需要医生评估后给出合适的参数,并需遵医嘱使用。而它所起到的功效,也不过就是弥补孩子户外光照对眼睛发育刺激的不足。如此这般,我还不如用这力气带孩子多做户外活动。
而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是能够一定程度上减缓眼轴增长的。它的原理是户外较强的光线,能刺激眼底脉络膜的生长增厚,而脉络膜在视网膜的后面,因而脉络膜变厚,将视网膜前顶,能抵消一小部分眼轴的增长,因此降低孩子近视的度数。它的局限在于,脉络膜的增厚是有限度的。并且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的户外活动,才能有一点效果。上面所说的「哺光仪」其实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为户外活动不足的孩子提供额外的光线刺激。所以,家长也不能将它认为是「治疗近视」的手段,而仅仅只是控制并延缓近视加重的一种辅助方法而已。
孩子近视,已经够叫人揪心了,而如果因为缺少一些知识,而错失了矫正的机会,则更加令家长追悔莫及。我的一些粗浅的经验,希望帮助到你和你的孩子。但总归,还是那句话:请找正规的儿童眼科医院,咨询并遵守医生给出的意见。
其实说东说西,最稳妥的配镜方案,还是找大型品牌连锁眼镜店,直接验购配一条龙服务,售后等等也有保障。不过,价格自然也会贵上许多许多。所以,是花钱省事还是花时间省钱,就看自己的选择了。当然,现在许多城市新兴了一种「写字楼眼镜验配中心」,它们通常藏在写字楼里,通过口碑、老带新、新媒体的方式进行获客,节省了大量的店租成本,确实把眼镜验配的价格降下来不少。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这种商家,不妨去拜访看看。
而我之所以最终选择了线上配镜,一方面是因为线上配镜的确便宜许多,不论是镜框还是镜片的选择面也广泛了许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所需求的小镜框,在线下还是很难找到。也就只能转战线上。毕竟,线上产品浩如星辰,总能摘到我的那颗星。
不论怎么选,都没有错。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作出自由的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正是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才成就了各色各样的精彩人生。而这,不就是生活本身的意义所在吗?
感谢你读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近视的你,配到好的眼镜,控制好近视的加重。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拓展阅读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