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利用Windows Server更新服务漏洞窃取企业敏感数据
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总结一篇文章的内容,控制在100个字以内,而且不需要特定的开头。首先,我得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文章讲的是Windows Server更新服务(WSUS)的一个漏洞CVE-2025-59287被黑客利用,窃取企业敏感数据。微软已经发布了补丁,但攻击者在PoC代码公开后迅速开始攻击。Sophos的数据显示,攻击开始于10月24日,主要针对美国的大学、科技公司等机构。虽然只确认了6起事件,但专家认为实际影响更大。 攻击过程利用了序列化漏洞,远程执行代码,注入PowerShell命令窃取数据。Sophos发现了多个webhook地址,并分析了请求日志。专家建议企业应用补丁、限制访问权限,并审查日志。 接下来,我需要将这些信息浓缩到100字以内。重点包括:漏洞名称、被利用情况、受影响行业、微软补丁、攻击时间、窃取数据类型、Sophos发现、建议措施。 确保语言简洁明了,不遗漏关键点。最后检查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think> Windows Server更新服务(WSUS)漏洞CVE-2025-59287被黑客利用,从多个行业的企业窃取敏感数据。攻击者通过未经认证的远程代码执行窃取IP地址、用户枚举列表和网络配置等信息。微软已发布补丁,但攻击迅速展开。Sophos数据显示攻击始于10月24日,并针对暴露在互联网上的WSUS服务器。专家建议企业立即应用补丁并限制访问权限以防止进一步入侵。 2025-10-31 16:48:25 Author: www.freebuf.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 收藏

freeBuf

主站

分类

云安全 AI安全 开发安全 终端安全 数据安全 Web安全 基础安全 企业安全 关基安全 移动安全 系统安全 其他安全

特色

热点 工具 漏洞 人物志 活动 安全招聘 攻防演练 政策法规

官方公众号企业安全新浪微博

FreeBuf.COM网络安全行业门户,每日发布专业的安全资讯、技术剖析。

FreeBuf+小程序

FreeBuf+小程序

image

Windows Server更新服务(WSUS)漏洞正被黑客在野利用。犯罪分子正通过该漏洞从多个行业的企业窃取敏感数据。

该漏洞编号为CVE-2025-59287,微软已于2025年10月14日发布补丁,但在PoC代码公开上传至GitHub后,攻击者立即开始滥用该漏洞。

Sophos遥测数据显示,漏洞利用始于2025年10月24日,距离技术分析和漏洞利用代码在线发布仅数小时。攻击者主要针对美国境内的大学、科技公司、制造企业和医疗机构中暴露在互联网上的WSUS服务器。

虽然Sophos目前仅确认6起事件,但安全专家认为实际受影响的企业数量要高得多。

Sophos研究人员发现Windows Server更新服务(WSUS)中新披露漏洞已被实际利用,威胁行为体正从企业窃取敏感数据。 — Sophos X-Ops (@SophosXOps) 2025年10月30日

攻击过程分析

攻击利用了WSUS中一个关键的序列化漏洞,可实现未经认证的远程代码执行。攻击者针对存在漏洞的服务器时,会通过IIS工作进程权限运行的嵌套命令进程注入Base64编码的PowerShell命令。

恶意脚本在被入侵系统上静默执行,收集目标企业的有价值情报。窃取的数据包括存在漏洞主机的外部IP地址和端口、Active Directory域用户枚举列表以及详细的网络接口配置。这些信息随后被外泄至攻击者控制的webhook.site网址。

Sophos研究人员发现与攻击相关的4个独特webhook.site网址,其中3个链接至该平台的免费服务层级。通过分析两个公开可访问网址的请求日志,研究人员观察到漏洞利用始于10月24日02:53 UTC,并在同日11:32 UTC达到100次请求的最大阈值。

该漏洞的快速利用表明威胁行为体如何迅速将新披露的漏洞武器化。攻击的无差别性表明网络犯罪分子正在扫描互联网上暴露的WSUS服务器并伺机利用,而非针对特定企业。

Sophos威胁情报总监Rafe Pilling表示:"此活动表明威胁行为体迅速采取行动利用WSUS中的这一关键漏洞,从存在漏洞的企业收集有价值的数据。"失窃数据可能被用于侦察、后续攻击或在地下市场出售给其他恶意行为体。运行WSUS服务的企业应立即应用微软的安全补丁,并对网络配置进行全面审查。

此外,企业应识别所有暴露在互联网上的WSUS服务器接口,并将WSUS端口8530和8531的访问权限限制为真正需要连接的系统。安全团队应审查日志以寻找漏洞利用迹象,并在发现入侵时实施网络分段以防止横向移动。

参考来源:

Hackers Exploiting Windows Server Update Services Flaw to Steal Sensitive Data from Organizations

本文为 独立观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授权、对文章有疑问或需删除稿件,请联系 FreeBuf 客服小蜜蜂(微信:freebee1024)


文章来源: https://www.freebuf.com/articles/es/455246.html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