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牛的基本档案:
- 物种分类:dogcow 狗牛
- 名称:Clarus 克拉鲁斯
- 性别:母
- 叫声:Moof!
- 生活环境:从最原始的 MacOS 直到 MacOS 9 的每一个版本的 2D 像素世界
- 能力:纵向、横向、翻转、反转和精准对齐
单看「狗牛」这个名字,你或许会一头雾水。狗是狗,牛是牛,生活中从未见过这样的物种。但当你看到题图中的点阵图案时,可能会唤起一些久远的记忆。这个图案背后,是一个与早期苹果公司息息相关的故事。
如今的苹果,从光鲜亮丽的网页设计,到每年精心呈现的产品发布会,再到 Apple Store 里面一尘不染的展示台,都尽力展现着一种亲和、人文、精美而高端的品牌形象。然而,在这种精心营造的氛围之下,用户与公司之间似乎总隔着一层膜。即便是库克等高管脚穿运动鞋、身着牛仔裤,也难以掩盖其精英主义的内核。
而狗牛,这个奇特的生物,则活跃在那个充满个人主义与个性化(远不止自定义图标颜色那种肤浅的个性),允许奇思妙想存在的时代。
在经典的 Mac OS 5.0 至 9.2.2 版本中,你可以在以下这些地方找到狗牛的身影:
- 在打印机设置的预览页面中,它会跟随你的指令「跳舞」。

- 使用 DiskCopy 挂载硬盘时,它会变成旋转的光标。
- 在 Apple 的开发者支持示例代码中,它常常同时作为应用图标和文件夹名称出现。

- 在 Apple QuickTime Labs 制作的首批 QuickTime 影片中,狗牛也是其中一位耀眼的「明星」。

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大明星」,后来却被逐渐雪藏,成为了旧时光的记忆。为了缅怀这个生活在 2D 像素世界里的「物种」,让我们一同回顾它的历史。
杂锦字体
「我学习了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学习了如何调整不同字母组合之间的间距,学习了如何让优秀的排版变得出色。它优美、历史悠久,艺术上蕴含着科学无法捕捉的微妙之处,我感到无比着迷。这些在我生命中都从未有过任何实际应用的希望。但十年后,当我们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 电脑时,我又想起了这些。我们把这些都融入了 Mac。它是第一台拥有精美排版的电脑。」
以上的话来自史蒂夫乔布斯 2005 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
1982年,在 Macintosh 的研发过程中,深受书法与字体课程影响的乔布斯,坚持要在这台电脑中加入多种可供选择的、按比例缩放的字体。这项任务最终落在了28岁的 Susan Kare 身上。她的朋友 Andy Hertzfeld 用一台 Apple II 电脑作为报酬,邀请她手绘一些图标和字体。
尽管 Susan 没有任何计算机图形学经验,对字体设计也一无所知,但这并未影响她充沛的艺术创作热情。她买来一本网格笔记本模拟像素点阵,很快就完成了代表「剪切」的剪刀和代表「粘贴」的手指等经典图标。
凭借这本精心准备的笔记本和一摞排版书籍,Susan 成为了苹果第 3978 号员工,一位「Macintosh 艺术家」,负责设计 Macintosh 的用户界面、图标和字体。

Susan Kare 最初计划用她家乡费城附近的火车站名来为这些字体命名。但抱负远大的乔布斯选择了世界上的主要城市,如芝加哥、摩纳哥、日内瓦、纽约等。
在这些以城市命名的字体中,开罗(Cairo)字体显得与众不同。它并非用于输入字符,而是世界上首批登陆计算机的「杂锦字体」(Dingbat Font),用于替代传统刊物排版中的装饰性图形符号。
直到 1992 年的 System 7.1,Cairo 字体都随每台 Mac 一同分发。这些图形符号极大地缓解了当时人们面对嗡嗡作响的未知设备时的焦虑感。而我们故事的主角——这只前途光明的小狗/牛?就藏在 Cairo 字体的「Z」字占位符里。

(冷知识:如果你是 Ingress 玩家,创造了 Cairo 字体的 Susan Kare 自 2021 年起就加入了 Niantic, Inc. 担任设计架构师。你现在玩的游戏里,可能就有出自她手的设计。)
打印时代的来临
1985年,继第一代 Macintosh 发布后,苹果推出了其首款激光打印机 LaserWriter。作为市场上最早采用 Adobe PostScript 技术的打印机之一,它能够精确地呈现文本、布局和图形,与当时主流的点阵打印机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技术与 Mac 精美的字体一起,助力苹果走在了桌面出版革命的前沿。

在 LaserWriter 的开发过程中,团队需要一个能够直观展示反转、翻转、对齐等打印选项的样本图像。负责用户体验设计的 Annette Wagner 在尝试了多种图形后,发现来自 Cairo 字体「Z」键位的「小狗」效果最佳。

为了更好地适配预览界面,Annette 将原始的 26×24 像素图案重新设计成一个更大的 41×32 像素版本,但不知为何,这个新版本看起来更像一头牛。自此,狗牛的形象走向了数以百万计的单色屏幕,开启了它的成功篇章。

狗牛大明星
当时,在开发者技术支持(DTS)小组工作的 Mark Harlan 认为,这个图案完美地诠释了人机交互的精髓。他和同组中负责印刷的 Scott Zimmerman 关系很好,总是没完没了地骚扰追问他。有一天,他提出了一个关乎狗牛命运的核心问题:这个动物到底是狗还是牛?
不堪其扰的 Scott 无奈地回答:「两者都是,它叫狗牛(dogcow),现在能请你离开我的办公室吗?」 Mark 并未罢休,而是进一步追问狗牛的叫声。毕竟,既不是狗也不是牛,汪汪和哞哞叫都不够符合。最终,两人在办公室里共同敲定了它的叫声应该是 Moof! 此后,DTS 内部的备忘录中便充满了 Moof! 的字样。
1988年,乔布斯虽已离开,但苹果公司仍在正常运转。当年的 WWDC 上,狗牛在调试实验室(Debugging Labs)会议的徽章上完成了首次公开亮相,时任 CEO John Sculley 也在他的主题演讲中佩戴了这枚徽章。
有趣的是,徽章上的狗牛与人们印象中的形象略有不同:它面朝右方,线条也更加平滑。徽章以激浪(Mountain Dew)饮料瓶的绿色为背景,下方是它的叫声 Moof!(或许是当时的工程师大量饮用这种含有咖啡因的柑橘味能量饮料来打起他们的工作热情。)


此外,不知为何(我真的努力试图去找相关资料)苹果还针对日本市场推出了红色背景的变体,将 Moof! 替换成了片假名。

那时的苹果充满了幽默感,DTS 团队还制作了大量的狗牛周边纪念品,风靡一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各式各样的谷子。)

传奇的 TechNote #31
1989 年的 3 月,Mark Johnson 找到 Mark Harlan,希望他能写一份技术说明,作为一则绝妙的愚人节玩笑。但由于 Mark Harlan 的拖延症,这份技术说明一拖再拖。
即便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也是有截止日期的。Mark Johnson 终于忍不住,走进他的办公室,要求他在中午之前提交,否则就要质疑他的「男子气概」。
或许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Mark Harlan 不允许自己的男子气概受到质疑,于是,他仅用 40 分钟便一气呵成地写完了这份 TechNote #31。
这份文件中充满了幽默、明显的胡言乱语。在文档开篇便点明了其主要目的:「这样其他人就不会再来烦我问关于狗牛的事情了。」
文档里面澄清了许多问题,尤其是透露了狗牛的真实姓名:克拉鲁斯 (Clarus)。(这是在拿苹果内部一个进展非常缓慢、名为 Claris 的项目开玩笑。)
作为「狗牛生物学」的首席研究员,Mark Harlan 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你在野外是不可能见到狗牛的,因为它生活在 2D 平面世界,即使你一不小心碰到它,它也可能侧过身来让你无法找到。狗牛并没有天敌,但由于它们有在悬崖边吃草的愚蠢习性,其数量也未能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