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背景与核心依据
(一)时代背景与安全诉求
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化,政务大模型在两大核心场景的应用已成为提升政务效能的关键支撑:一是办公业务支撑,通过部署办公助手或嵌入政务系统,为内部人员提供资料检索、文案生成、数据分析等服务;二是公众政务服务,依托政务热线、数字服务平台,向公众提供政策问答、信息检索、业务导办等智能化服务。但与此同时,安全风险的传导性与破坏性显著增强:数据层面,超范围使用政务数据、敏感个人信息上传及权限管控不严可能引发信息泄露;系统层面,供应链漏洞、网络防护缺失使大模型成为网络攻击的新入口;内容层面,模型幻觉、数据集筛选不足可能导致违法不良信息生成,直接损害政务公信力。在此背景下,构建与应用深度适配的网络安全体系成为必然要求。
(二)核心遵循与对标标准
本战略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政务大模型应用安全规范》(TC260-004,以下简称《规范》)为唯一核心依据,全面覆盖文件中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安全要求、测试方法” 等核心章节,严格对标以下关键要求:
1)全生命周期管控要求:贯穿大模型 “选用、部署、运行、停用” 四阶段的安全规范,确保各环节无安全死角;
2)三维风险防控要求:针对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内容安全三大核心风险的防控措施;
3)技术与管理融合要求:结合安全护栏、日志审计等技术手段与制度流程、人员培训等管理措施的综合防控体系;
4)合规适配要求:衔接文件引用的 GB/T 36637—2018(供应链安全)、GB/T 45396—2025(政务数据处理)、GB 45438—2025(生成内容标识)等国家标准,同时明确涉密信息系统应用需额外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
二、战略定位、原则与目标
(一)战略定位
立足政务大模型 “对内支撑办公、对外服务公众” 的双重属性,构建 “合规为纲、技术为骨、管理为脉、运营为血” 的网络安全战略体系,通过明确权责边界、部署防护技术、优化运营流程,实现政务大模型应用 “数据不泄露、系统不被攻、内容不违规、服务可信赖”,为数字政府建设筑牢安全屏障。
(二)核心原则
1)合规刚性原则:将《规范》要求作为不可突破的底线,所有建设、运营、停用活动均需通过合规校验,未达标的模型不得上线、存在隐患的服务必须暂停。
2)全链覆盖原则:实现从 “模型选型前的合规核查” 到 “停用后的 data 销毁” 全流程管控,同步覆盖 “人员、技术、流程、数据” 四大要素,避免安全能力碎片化。
3)风险聚焦原则:优先管控高影响风险,如政务敏感数据泄露、公众服务类内容误导、供应链恶意后门等,针对不同场景实施差异化防护策略。
4)协同共治原则:建立 “网信部门统筹、业务部门主责、技术部门支撑、第三方服务监督” 的内部协同机制,明确模型提供方、安全厂商等外部主体的安全责任,形成共治合力。
(三)阶段目标
- 短期目标(1 年内):基础体系成型,合规底线筑牢
- 组织与制度:成立专项工作组,出台 6 项核心管理制度,明确平台、数据、模型、应用四方提供方的安全职责;
- 合规管控:实现模型选用备案核查、部署漏洞扫描全覆盖,核心风险识别率 100%,完成首轮第三方合规评估;
- 人员能力:关键岗位人员(选用审核、运维
已在FreeBuf发表 0 篇文章
本文为 独立观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授权、对文章有疑问或需删除稿件,请联系 FreeBuf
客服小蜜蜂(微信:freebee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