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应用攻击面漫谈
报告分析了AI Agent的安全威胁,包括模型注入攻击、消息传输漏洞及工具交互风险,并提出基于最小权限原则和动态监控的防御策略。 2025-8-15 02:5:44 Author: vipread.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7 收藏

该报告深入探讨了AI Agent应用面临的攻击面。首先,报告概述了AI Agent的定义、决策流程(感知、规划、行动)和关键特性(自主性、适应性等),并介绍了其在客服、办公助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核心技术架构由大型语言模型(Model)、代理运行时(Agent Runtime)、功能工具(Tools)以及底层支持服务(Supporting Services)构成。

报告的核心部分详细剖析了AI Agent各组件的潜在安全风险。 1. 大型语言模型(LLMs):主要面临提示词注入攻击,攻击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注入恶意指令,从而操控Agent执行非预期的操作,如窃取数据或执行恶意代码。报告强调,不仅用户输入不可信,模型生成的内容同样需要被视为不可信来源。 2. 消息传输:以WebSocket为例,若缺乏正确的安全配置(如Origin校验),易遭受跨站WebSocket劫持(CSWSH),导致聊天数据被窃取。 3. 输入与输出处理:对模型生成内容的处理不当会引发严重漏洞。例如,直接执行模型生成的代码可能导致远程代码执行(RCE),而将模型输出渲染为HTML则可能造成跨站脚本(XSS)攻击。 4. 工具(Tools):作为Agent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桥梁,工具是风险最集中的区域。数据分析功能可能导致代码执行,网页访问功能可能引发服务端请求伪造(SSRF),数据库操作则可能存在SQL注入风险。 5. 沙盒环境:用于执行代码的沙盒若配置不当,如网络或文件系统隔离存在缺陷,攻击者可能实现沙盒逃逸,进一步危害宿主系统。

最后,报告对未来防御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三大关键策略:遵循最小权限原则限制Agent能力;通过动态监控实时追踪并拦截Agent的异常意图与行为;以及将传统应用安全与大模型安全相结合,构建纵深防御体系。


文章来源: https://vipread.com/library/topic/4008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