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Article
Removing Jeff Bezos From My Bed
作者发现他的智能床会泄漏他的信息,如今很多的家具都是智能的,能采集不少信息,还需要连接网络才能运作。
我对于这些设备的内部实现并不了解,如果有人在设备中放入一个后门我也不知道,或许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被监控或者泄漏了很多个人信息了。
尽管能够联网,提供一些 APP 会带来一些便捷,但这不应该是以牺牲用户隐私为前提的。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设备应该在断网情况下也能够提供完整的功能才对,联网不应该成为一个必要的条件。
Are better models better?
模型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好,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也在变好,但本质上它们还是 LLM,是基于概率返回结果的。
虽然大概率它们返回的内容是有帮助的,但依然存在概率是错的,误导的。
而一些任务只能是正确的,不能是近似正确的,就可能不适合用 LLM 去完成。
使用 LLM,你应该具备一定能力去判断它返回的结果是否正确。
以编程来说,如果对于一种语言一知半解,依靠模型也不能提高很多效率,因为一旦出错了,你也不太知道问题所在,以及如何去调试。
要用好 LLM,提高自身的能力,拓宽自己的广度也是很重要的。
然而,还有一类我们希望能够自动化的任务,这些任务既无聊又耗时,传统软件无法完成,其结果的质量不是一个百分比,而是一个二元值。
对于某些任务,答案不是更好或更差,而是对或不对。
当然,这些模型并不“正确”。
它们是概率性、统计系统,告诉你一个好的答案可能是什么样子。
它们不是确定性系统,不能告诉你答案是什么。
它们并不“知道”或“理解”—— 它们只是近似 。
aposd-vs-clean-code
Uncle Bob1 和 John Ousterhout2在 2024 年 9 月至 2025 年 2 月期间进行的一系列讨论的结果。
讨论主要是关于方法长度、注释和测试驱动开发。
对我来说,软件设计的基本目标是使系统易于理解和修改。
我使用“复杂性”这个术语来指代那些使理解和修改系统变得困难的事物。
导致复杂性的最重要因素与信息有关:
- 开发者在执行任务时必须在脑海中拥有多少信息?
- 开发者所需的信息有多容易获取和明显?
开发者需要掌握的信息越多,他们在系统上工作的难度就越大。
如果所需的信息不明显,情况会变得更糟。
最糟糕的情况是,当有一条关键信息隐藏在某个开发者从未听说过的遥远代码中。
当我评估与软件设计相关的想法时,我会问它是否会减少复杂性。
这通常意味着要么减少开发者需要知道的信息量,要么使所需信息更加明显。
我想补充的是,我们最想帮助的程序员不是作者。
我们想要让其工作更轻松的程序员是那些必须阅读和理解他人(或自己一周后)编写的代码的程序员。
程序员花在阅读代码上的时间远远超过编写代码的时间,因此我们想要简化的活动是阅读。
此外,您上面的评论违反了我的一条基本规则,即“复杂性在于读者的眼中”。
如果您编写的代码被其他人认为复杂,那么您必须接受这段代码可能确实复杂(除非您认为读者完全无能)。
找借口或暗示这实际上是读者的问题(“你只是练习不够”)是不可接受的。
这里的关键是你我都陷入了同一个陷阱。
我在 18 年前重构了那个旧算法,我认为所有那些方法和变量名称会使我的意图清晰——因为我理解那个算法。
你在一段时间前写了那段代码,并用你认为能解释你意图的注释进行了装饰——因为你理解那个算法。
但我的变量名在 18 年后并没有帮助我。它们也没有帮助你,或者你的学生。而你的注释也没有帮助我。
我们在箱子里试图与那些站在外面、看不到我们所看到的东西的人沟通。
说到底,向一个对你试图解释的细节不熟悉的人解释某件事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的解释往往只有在读者自己理清了细节之后才有意义。
The web on mobile
如今浏览器功能很强大,以前只能通过 APP 才能做的事情,浏览器也能做到了,例如通知,离线模式等。
但是如今移动端的网页体验依然很差,如果应用都通过浏览器能完成,那么手机上就没必要有那么多占用空间很大的应用,唯一需要的就是一个浏览器。
甚至有的产品,只专注于 APP,做什么都需要你先下载 APP,明明通过网页也能完成相同的事情。
网络应用还有一个天然的优点,那就是是跨端,无论什么系统,什么设备,体验都是差不多的。
It's still worth blogging in the age of AI
在如今 LLM 盛行的年代,还有必要写博客吗?毕竟大家有问题直接问 LLM,而不会花力气去找相关博客内容。
博客内容可能也会成为 LLM 的训练语料,别人通过 LLM 就能获取你分享的知识,更不需要找原文看了。
所以如果写博客是为了给别人看,那可能就会失望。
但写博客的另一个作用是整理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逻辑和表达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写博客还是很有用的。
而且如果博客有人看,并且有互动,知道自己写的东西对别人来说有用,也会带来不少快乐。
我看博客也不习惯给留言,或许以后我会做出一些改变,对喜欢的文章进行点赞或者留言,让作者知道文章有人看,也是一种对作者的鼓励。
推论是,如果你发现了那篇帖子,就说点什么。给作者发个消息,留个评论。
没有其他人这样做。
互联网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发布优质内容,却不知道是否有人看到或欣赏。
你的 GitHub 个人资料展示了你对开源的贡献,并让人们知道你编程的能力。
但你的博客展示了你对知识的贡献,并展示了你的思维能力。这是有价值的!
Tool | Library
beatcode
让 leetcode 变得有趣,你可以和别人比赛,双方都会有血条,每当你通过一个用例,就会给对方造成一点伤害。
Emacs
- Emacs 30.1 released Emacs 发布 30.1 了,从 29.4 升级上来,还有一些小 bugs,例如输入中文有时会出现乱码,一些插件包还没适配好。
- Emacs 中配置 .authinfo.gpg 前些天整理的一篇文章
一些话 | 摘抄
Model Context Protocol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 是一个开放协议,它规范了应用程序为 LLMs 提供上下文的方式。
将 MCP 视为人工智能应用的 USB-C 端口。
正如 USB-C 提供了将设备连接到各种外设和配件的标准化方式一样,MCP 提供了将人工智能模型连接到不同数据源和工具的标准化方式。
福利院中最特别的女孩:她4岁那年,主动抛弃了妈妈|有爱孤儿院 09
我们都不强行干预,不打扰悲伤,不强行关起门要治愈她们,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了有爱、自由、包容的环境,她们的伤口就自然愈合了。
良好的环境就像免疫系统,把时间交给它,它自有能力让我们复原,而不是打开心理的伤口做手术,一遍遍剖析她们的伤痛。
真正的治愈不是拔掉刺猬的刺,而是给她一个柔软的环境,让她找到可以让自己卸下硬刺的家人。
刺猬的刺不是一直绷着,只有紧张、发脾气时才是锋利的、刺人的。它放松的时候,身上的刺很顺,一点也不扎人。
晓荷问:“你为什么喜欢她?你喜欢她什么?”
男朋友说:“如果真的能说出一二三条,也太功利了吧,没有具体的原因,因为是她。”
晓荷说:“那你给我个承诺吧。”
我男朋友说:“承诺什么?永远爱她吗?”
晓荷哈哈笑着说:“才不要咧!只有软弱的人才需要一个人永远爱她,她才不需要这种东西呢,你要承诺,你会尊重她的每一个想法和选择,即使那个想法是荒唐的。”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好像总能遇见一些专家,他们总是想给我们强行定制一套“幸福标准”,好像偏离了这套标准,我们就得被矫正。
我觉得很多问题就是这样产生的。每个人出身不同,经历也不同,怎么能被简单粗暴地塞进一个“正常”的模板里评判呢?
在这篇故事里,我没想过改变晓荷身上的怪异,而是想为她的怪异,寻找一片自由发挥的土壤。
也许真正的爱,不是改变那个人,而是给他提供一个温暖、舒适,能够包容他的环境。
我也想和所有的“晓荷”说:
人是生命,不是一个个要解决的问题。多肉有多肉的养殖方式,百合有百合的规则,你就是你独有的样子,不必盯着自己的问题,也不用和自己过不去,活得舒服就好了。
让广阔的世界去理解你。
Music
方大同 - 没啥好说

I framed your picture on my wall
说过的话 美丽的夏 都过完了
I didn’t know that I would fall
都忘了吧 说不需挂 回忆放下
得知方大同去世的消息很意外,喜欢他的歌还是不久之前,看了Hopico 的采访更觉得他这个人挺真诚的。
很可惜没有机会去听他的演唱会了(15 Live in HK 神现场),也无法听到他的新歌了。
看到他最近发布的专辑里的留言是:
感谢大家,晚饭时间到了!大家吃完饭也早点休息,身体健康,下次再见!
没想到再见是再也无法见到了,R.I.P。
都要保重身体。
简约情人 - 走失的人不悲伤

简约情人 2025-02-28 发的新专辑,比较喜欢里面的《起风的日子》,《逃》,《走失的人不悲伤》。